[导读]对于是否应关闭三级医院门诊?如何建立起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联合、合作?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将门诊病人下沉到基层或二级医疗机构中去?如何构建一个城市或地区医疗资源的“梯度”层次?等等,仍有专家认为,其中有相当的空间值得探讨。
内容导航: |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陈少贤:
先让社区首诊把关
开展分级医疗,逐渐形成社区首诊制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 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现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探索社区首诊制度。所谓社区首诊,指居民在患病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生的诊疗,只有经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才能去上级医疗机构诊治。据我所知,在我们广东省的佛山市和深圳市的宝安、龙岗两个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差不多能占到50%以上。但目前社区首诊制的开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比不上大医院,很多人还是首先选择大医院,不愿意到社区看病。二是医保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三级大医院的门诊报销比例、额度差距还未拉开,一些城市综合医院的门诊量仍然占60%~70%。三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老百姓会因为社区开不了想用的药而选择综合性的三级医院。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通过调控医保报销比例等措施来引导老百姓小病去社区首诊。比如说在我们广东省中山市的小榄镇,老百姓到社区首诊后门诊可报销80%,如果直接到三级医院首诊的话,门诊只可报销20%。这些调控手段对分级医疗的实现能起到一定作用。 因此,我认为还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整,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运用社保政策进行调控等。
对于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检查诊治能力,我有一个建议:可以成立检验检查中心,同时为若干个社区服务。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不必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昂贵的检验检查设备,又可以大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常见病的诊治能力。
共8页: 上一页 [1][2][3][4][5][6]7 [8]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