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对话访谈 >  张文中:北京市2014年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2)
时间:2014-04-18 09:25 作者:杨永燕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张文中:北京市2014年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2)

    [导读]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认为,医疗信息化主要有三大作用:第一是支撑作用,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第二是改变和优化流程,使流程更加科学有效的运转起来;第三是引领和改变医疗服务的理念和模式,比如移动设备的使用可以改变公众的就医习惯和就医理念,可以通过无线更加快速、方便、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他指出,根据规划,北京市2014年医疗信息化建设将主要围绕医联体、全市区域平台、居民健康卡发放、建立患者满意度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整合等五大方面展开。

    标签:医疗信息化医联体

    内容导航:
     第 1 页:医疗信息化建设要注意五大点  第 2 页:探讨支撑医联体运作的信息化模式
     第 3 页: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推进  第 4 页:推广居民健康卡发放应用
     第 5 页:建设患者满意度系统

    探讨支撑医联体运作的信息化模式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三个医联体,分别是“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疗共同体”以及“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计划要求,今年还将在成立7个医联体。那么,在医联体运作过程中,信息化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对此,张文中给予了解答。

    他指出,医联体的提出是医疗改革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固定模式。医联体的建设也和需求有关,它的关键是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服务患者。资源共享主要是共享床位、技术资源、信息资料,解决双向转诊问题,使床位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同时带动医联体内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是医联体的目标。如何更好地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医联体则需要探讨,只有目标明确、合作模式确定,服务需求明确了,信息化才能跟上。张文中强调,信息化是一个手段,可以把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2014年,张文中正在带领他的团队,探索由支撑医联体发展的信息化模式,制定与医联体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规范,以便更好地助力医联体目标的实现。“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打通医联体内部的医疗机构,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张文中看来,医联体的关键是工作机制和目标要确定下来,接下来才能探讨支撑医联体的信息化手段。

    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建立了三级医疗网,包括三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网底。但是现在百姓就医时,仍然需要政策引导逐步实现首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基础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推进预防保健的作用,受到技术水平、检查手段、治疗途径的局限,不能解决的疾病问题再转到实力较强的上级医院即区域医疗中心,如果是疑难杂症再转诊到三级医院。这个过程就涉及到对应的学科的问题,因为北京三级医院的学科发展大都有学科优势,在某个或几个专业领域实力较强。如果借助信息化手段把北京市医疗网络打通后,在一个界面上可以完全做到患者在区域医疗中心可实现根据病种转到相对应的三级医院。北京市正在建设市级医疗信息平台,可以把三级医院和16个区域全部连接到一起,16个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对应的转到任何一个三级医院,实现即时的信息共享。

    共5页: 上一页 [1]2 [3][4][5]下一页 [查看全文]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相关热词搜索: 医疗信息化医联体
    网友热评张文中:北京市2014年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2)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

    点击排行

    本月 本周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