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热议一个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灵丹妙方,认为“唯有此招,方可解忧”。只是每个方子或者因为做不下去,或者因为做不到位,都没能真正灵验,所以妙方也在不断变化。十多年前一度曾是医院转制,近十年来,从全民医保到支付制度,到社会办医,现在又集中到医生自由执业。当然,医生自由执业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是没有被重视到“唯有此招,方可解忧”的程度。
内容导航: |
|
戳破那些看似美好的泡泡
如果多点执业,或者更理想的“自由执业”能够落实,毫无疑问,将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很多实质性变化,但需要理性预期其所能带来的成效。
首先,不能预期短期内可以明显增加医疗供给。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医疗供给不足。虽然更客观的情况是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结构性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增加医疗供给是改革的关键。医生自由执业也被归为增加医疗供给的一个方法。但实际上能够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的,往往都是高水平医生。他们即使在原来的医院,也都是满负荷工作,到其他执业点工作,要么减少原来的工作,而这并不能增加供给;要么超负荷工作,这也不是改革所希望的。
其次,不能预期医生自由执业就能降低医疗费用。有的观点认为通过医生自由执业,增加医生之间的竞争,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但理论和很多实践表明,医疗竞争的结果有两种:如果是患者导向的竞争,也就是医生、医院通过设备和技术比拼来竞争患者,反而会推高医疗费用;如果是付费者导向的竞争,也就是通过控制成本和改善服务竞争付费方(政府或医疗保险)的医疗拨款,才能降低医疗费用。而后者需要有支付方式改革的配合,需要从按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付费的方式,向按病种、按人头付费方式转变,但这些支付方式的转变恰恰要求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契约关系走向长期雇佣。(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大家一起聊
深圳一公立医院负责人:医生如果选择自由执业,相当于要放弃事业单位的身份,多数医师是不想迈出这一步的。(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目前全市有170多名医生申请了多点执业,不过主要以民营医院医生为主,且申请执业地点最多为两个。医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由执业,因为医疗服务有其特殊性,所以首先要确保病人的安全。
(摘编自《广州日报》)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深圳的这次改革,至少是迈开了步子,但步子迈得还不够大。比如医生多点执业是否需要单位同意,其实无需写到细则中。现在医生想要多点执业,还是要在卫生系统的网站上备案。这个也是没有必要的。你既然自己放弃了审批,只是备案,那为什么不能一纸文件全部说清楚它呢?
(摘编自《财新网》)
@嘿嘿gg:目前公立医院医生是全职,支付全额工资奖金和社保,怎会允许你随便脱岗?若签订半职用工协议,并在用工协议中明确院外医疗行为与医院无关,医生完成医院任务后可自由。
@Dr任:国内目前医疗体制不改不定,以为医生多点执业会成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本末倒置了。
@医生_仲:用多点执业来提高医生收入?亏这些闲人想得出来,医生是机器人吗?在一个单位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每天看数十个患者的医生,如何再去多点执业?提高医生待遇才是硬道理,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找食吃!
@龚晓明医生:医改路漫漫,我会朝着我理想的方向努力,改变医疗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享受医疗服务,而不是受苦。多点执业,是我下一步要走的路。
@华西医院廖志林:医生和医院的关系,如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所以多点执业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低级选手,找不到好医疗机构,哪有活就奔哪里。二是高级大佬,可以挑选医院,谁出钱多就给谁干活。一般有固定好医院的中等医生,要自由还得修炼。因此说得再热闹,真能并愿意多点的医生有限。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自由执业从政策放开到真正实施,阻力依旧重重。院长管理层其实并不怎么担心人才外流,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真正会走的能有几人?个中原因耐人回味。还有可能是公立医院外宾部独立出来变成私立医院,多点执业变成了在一个院长领导下的公私两点执业,院长直接变成董事长。静观其变!
共4页: 上一页 [1][2]3 [4]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