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8月24日,由计世资讯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独家媒体支持的以“移动、智能、共享、创新”为主题的“2013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大会”在北京召开。刘帆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和数字化医院建设”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验。
2013年8月24日,由计世资讯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独家媒体支持的以“移动、智能、共享、创新”为主题的“2013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大会”在北京召开。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和数字化医院建设”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验。
医联体即国外的IDS
(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早在医改之初的美国,大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必须和社区医院合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完成一体化健康与疾病相关的整合型服务体系,达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该模式在国外已有二三十年的实践,命名为IDS。在中国,不同的医疗机构互相配合在一起,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的服务,所谓的医联体也就是IDS。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刘帆介绍。
在IDS包括很多方面,从社区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到二级医院的康复,覆盖了人全生命周期的从健康到亚健康;以及疾病、重病的全部服务内容。在IDS这个内涵里面,其实不仅仅是技术的整合,包括临床服务的整合,医师的整合,功能的整合,行政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等。
刘帆表示,中国的问题在于二级医院跟三级医院抢生意,整个医疗服务配置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协调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造成整个服务导向大医院。所以,迫切希望在北京地区有若干个IDS来相互制约这种无序状态,共同促进不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协调合作,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在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同时改善服务质量。
医联体三种模式
医联体的模式有很多种,在美国和台湾有三种,分别是契约结盟模式、平衡权利模式和闭锁模式。
在我国,由于社区医院,区级医院不能并购,各医院之间基本上是契约结盟的关系。也就是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互相整合在一起,按照政府的要求,借助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团队,在政府的监管下为病人提供一整套的服务。
核心来讲,现阶段的医联体主要是围绕医疗机构互相联合,医疗工作者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医疗服务的转诊服务,也就是从一级医院到二级医院到三级医院之间有一个正常的合理的转诊,而不是将大医院所有的触角伸到社区。做到大型医疗中心专注于疑难病治疗和研究的专业医院;地区性医疗机构提供常见、多发和普通医疗服务;社区型医疗机构提供社区服务,实现医生、私人诊所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全面合作,主要接待门诊病人,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大医院办社区,到底是基本医疗的服务点还是招揽病人的吸金点?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刘帆直言。医疗服务就是一个转诊的服务,任何社区、二级医院预约资源的不是病人本身,一定是医生,而且是医生选择医生。患者可能有一个难控制的高血压,未必非要最好的专家,找副高级专家即可。
据了解,目前约有304家的医联体医院单位,实现了北京昌平区、大兴区、海淀区的全面覆盖。除了北京以外,在周围的10个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是卫生计生委的医联体试点任务,比如西双版纳、青海、新疆等地,通过扶植方式覆盖当地,再把这个方式复制过去,形成当地自己独有的一套体系。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