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8月16日举办的中国医院论坛上,中央电视台著名时事评论员白岩松发表了《从媒体角度看医疗服务的社会价值》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全世界都存在的难题,医疗主管机构、医院以及医生应该进行健康引导,这样才能减轻医院和医生的负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内容导航: |
|
政府主管机构要治未病
白岩松重点强调了医疗的三个价值:第一是尝试普及价值,第二是社会抚慰价值,第三是社会问题的对应价值。他借用了古人说过的一句话,“大医治未病”,即最高明的医生治还没有出现的疾病。国家卫计委也应该有一种社会形象的转轨,不能让公众形成一个固有印象,即想到生病了,就到医院治病,治不好,就要唯医院和医生是问。国家卫计委作为政府核心部门之一,一个相当重要,甚至最重要的职能不是在百姓和公民有病后去治病,而是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更多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疾病迅速被治愈而不转成慢病,这才是作为13亿大国国家政府一个核心部门的第一使命。它将为这个社会节约更大的资源,卸去很多原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白岩松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常识的推广与普及是每个医生以及整个医疗系统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医生不能投身对社会行为有更多干扰的话,他们只能坐在诊室里头看着每天商务挂号数量由30变成40,变成50,甚至变成60、70、80乃至更多,直到医生都不堪重负,而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抱怨医生,凭什么不跟我多说几句话,但是医生忙成这样,有时间跟患者多交流吗?
如果社会的行为不能参与其中进行干扰,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医疗系统和医生不能作为更多投入者去传递更多常识的话,那么医院和医生只能默认这种现状给你反过来施加越来越大压力。而国家卫计委如何动员国家力量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大医治未病,常识的普及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改变上。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晚得病、得小病、不得病,得了急病快速被治好,不成为慢病,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医疗体系具有社会抚慰价值
白岩松认为,长期以来,整个医疗事业重视生理,轻视心理,而且是双方向的。比如很多患者得了疾病后,过来看的疾病只是表象的问题,而他的内心还藏着更深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当医院一次又一次的帮他们治好标,但是本的因素一直在,却无法实施很好的行为干扰,只能付出一次又一次无用功。在几乎没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国度里,医疗体系本就在人的生老病死过程中扮演着相当大的精神抚慰的作用。
此外,社会还应该重视对医生内心的抚慰,必须通过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医生内心得到安全感,让它不必在制度督促下做被千夫所指的恶人。
白岩松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嵌入到医疗系统中,扮演润滑剂角和服务的角色,协调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他认为医疗绝不是医疗系统自己就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需要跟社会合作。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