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药分开我们认为第二步比第一步更加关键,这个改革难度很大,会涉及到一些利益群体的利益,所以我们打算先从少数的几个药开始,慢慢的扩大范围,通过这种模式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大幅降低药的价格,流通环节的水分全部挤掉。二是最大程度防止商业贿赂
内容导航: |
|
日报:医改中,医务人员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何解决他们的激励问题?
沈晓明:先进国家有一个基本经验,本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应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上海从整体来讲已经在这个比例里面了,但是结构不合理。我个人认为一线医生的工资待遇还需要增加,医务人员里面护士的待遇相对需要增加。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收入还比较低。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在结构上做点研究,使真正为病人服务的一线医生有比较好的待遇,他们的劳动付出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日报:通过什么方式来调整?
沈晓明:以前医院是内部核算,收入减去支出,结余再乘一个百分比,由医院分成。今年开始要彻底改变这样一种情况,核算方式变成一种基于工作量的核算。今后我们希望医生做得越多的,工作量越大的,收入越多。
事实上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在准备这种核算模式了。
日报:上海一直在推动建立医疗联合体,但似乎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
沈晓明:现在我们在试几个医疗联合体,但这和我们今后要推的医疗联合体不完全一样。我们今后要推的医疗联合体,是要把按人头总额预付和医保支付制度相结合,那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是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
但是为什么现在要试医疗联合体?我们是希望能够在不同级别医院紧密合作的内部运行上,试出一点经验,试出一点问题。
日报:上海医改数年,取得了不少成绩,怎么看待今后的形势?
沈晓明:今年医改碰到的都是难事,但是我们认为是本质性的事,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推进。主要的目标就是使上海的老百姓少生病,如果生了病能够比较容易地看病,且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至少不产生因病致贫的情况。
但是我必须承认上海因病致贫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们对上海因病致贫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分析,实际上是用了大量医保外的药品和耗材。
医改是个很长期的工作,不是靠群众运动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喊口号能够解决的。所以对于医改,国家的要求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上海不想急功近利,也清楚地认识到不可能急功近利,所以我们又加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
在医改方面我们不求一届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大的政绩,但是我们希望走的每一步,方向都是对的。这样我们通过比较长的时间的努力,为上海的老百姓建立起科学、合理、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
过去的五年中我们走了很多步,都被证明是有效的,许多好的做法逐步在全国推广。
当然我也不赞成简单地推广上海经验,毕竟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的经验确实是对自己有用,使上海的老百姓得益,尤其使参保市民得益。
共4页: 上一页 [1][2][3]4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