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给“医疗软件行业人才”下定义不容易,它不像尖端科学研究,不像有明确级别定义的行业,医疗软件只能归为普通应用软件,最终拼的应该是服务和管理。
标签:医疗软件行业人才
内容导航: |
|
最近几年医疗软件行业日渐红火,和其他软件行业一样,人员流动频繁,一个人在A企业职场不顺,到B企业却能风起云涌,备受信任,是当事人真有水平,没有遇到伯乐?还是个别管理者判断存在误差?还是管理者特意为之?本人当年也应聘过,这些年也面试过很多人,而至今留在身边共事过多年的人越来越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才,然而在医疗软件行业,什么样的才算人才?人才用尽其才了吗?用对其才了吗?一山只能有一虎吗?
人才流动与选择成为医疗软件行业关注焦点
人才定义
给“医疗软件行业人才”下定义不容易,它不像尖端科学研究,不像有明确级别定义的行业,医疗软件只能归为普通应用软件,最终拼的应该是服务和管理。所以在人才定义上取决于三个因素:
“评价的主体”
“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时期”
首先,仁者见“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主观因素占了一大部分,对外貌、谈吐、性格等有很大关联,所以同一个员工,不同的管理者评价,会出现见仁见智的结果。
再有就是评价的原则,除去第一印象、主观感觉,其次就是客观评价原则,公司文化、个人的工作理念和习惯对评价原则的确定起到很大作用。而评价原则的不同,造成评价标准不一样,最终对同一个人评价的结果也不同。
最后,关键的因素是评价的时间,公司处于不同阶段,对人的需求不一样,创业初期认为敢打敢拼能吃苦的是人才,成长期认为管理型的是人才,高峰期需要更专业的人才来系统规范的运营公司,转型期则需要思路清晰、开阔、眼光独到的人才来进行变革。而国内的医疗软件企业多数年龄不长,且新进入的企业很多,不同阶段的企业并存,对人才需求的原则和标准也不尽相同。
定义人才的出发点不同,也影响着最终的结果。大体归为2类:以人自身能力来评价,以工作结果来评价。针对医疗软件行业中的不同岗位、不同时期,应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对开发技术人员,应以他个人能力来定义,因为开发岗位评价好坏不能光靠“量”,“质”更重要;对销售人员,要靠结果——合同额来评价是否是销售人才;实施人员要从个人自身能力上来评价,是否是合格的项目实施人员。因岗因时,灵活去定义人才,才能准确的发现人才,也是走好了用人的第一步。
具体全面的去定义人才不易,但对医疗软件人才基本的定义,却可以从本人多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出来:
a)思维清晰: 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表达”要清晰简练, “倾听”能够迅速理解;
b)责任心强: 负责的工作能够负责到底,主动去更好的完成它,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人;
c)服从安排: 对交代的任务,没有特殊原因就应该积极配合完成;
d)岗位技能突出:包括:技术、业务、沟通、项目管理、常识等;
e)好的工作心态: 要乐观、积极、向上;
f)勤奋耐劳: 有才能,也要有勤奋精神和吃苦精神;
g)学会做人: 组织内要团结,要帮助新人,要尊重老员工。
所以要想招到人才,首先要明确定义人才的原则和标准。有了这些可以通过优惠条件把人才招进自己的企业。然后有了人才,不一定就能发挥出人才的作用,还要看把人才放到什么岗位、怎么分工、怎么激励。
把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去做实施和收尾款,把产品经理去做销售和售前,把实施人员去签合同和催款,那是怎样的景象,扬短避长,再好的人才也废了。
扼杀人才——或者用糟蹋浪费人才更贴切,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都源于偏颇的观点和理念:
销售出身的老总认为销售才是人才,开发出身的老总对软件开发人员及其重视,其他人都不归到人才队列;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小组内,只能有一个“能人”,多了会打架;“技术能人”不招,原因是会影响原来的公司体系架构;“看上你”,你就是全才,什么都让你做;要求“人对企业要忠诚”,却从不提“企业对人也要忠诚”;“认可你”,就可以提拔,而不看是否适合当领导:提拔了一个诸葛亮,耽误了一代人;过于提倡内部竞争,而忽视默默奉献,忽视“不显山的成绩”,使甘于奉献的人没有生存空间,钻营的人活的如鱼得水,大浪淘沙,当都剩下这一类人时,可想而知。
共2页: 1 [2]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