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健康医疗信息业市值千亿 盈利模式待探索
健康医疗信息业市值千亿 盈利模式待探索
  • 2013-04-06 17:38
  • 作者:张明双
  • 来源:民营经济报

“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自己的健康状况就能一目了然,系统还会自动分析一份针对性食疗和运动处方。”这一科幻情节即将在今年5月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随着一批智能化医疗器械和“云健康”平台的相继问世,健康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技术瓶颈逐渐解开,并且已在中山等城市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某行业公司总经理张小洋对记者表示,智能化是未来健康医疗产业趋势,很多大型集成系统供应商均有意向进入这一领域,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8%,仅中山的广东省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在2020年规划产值就高达1000亿元。

但这块大蛋糕并没有那么容易吃得下!除了高技术门槛和传统落后的健康理念,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尚未成熟,盈利渠道还在探索之中,成为企业和投资商亟需解决的屏障。

1.智慧医疗步入应用阶段

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某社区中,68岁的钟伯在“健康小屋”自助体检终端的感应器上刷了一下身份证,一份包含钟伯个人信息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测量数据的健康档案就调阅出来了:血压有增高的趋势,社区医生建议钟伯要多吃鱼类、高维生素食物来控制。

据了解,以上就是医疗信息公司重点打造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工程。中山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小洋介绍,通过终端产生的6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已经授权在中山市7家医院、56个社区卫生站实现了数据互通,涵盖小榄镇、西区、东区、火炬开发区,三角镇等5个镇区。接下来,中山将实施国家、省、市三级信息平台联动,将原有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从传统的垂直化变为扁平化,打通壁垒关节,做到数据交互共享,为实现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打好基础——这也是该公司打造的另一个信息平台,健康云服务平台。

“在信息管理方式上,我们已经研发了移动APP检测设备,预计今年5月份推出。”张小洋介绍,检测设备跟手机捆绑后,居民用智能手机就能了解到自身健康状况,在香港也可以将数据传输到北京的医生。

其实智慧医疗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共享,据张小洋介绍,通过社区用、家庭用的智能医疗器械监测出健康数据后,还能智能分析针对性的保健、运动处方和医疗建议,如果身体发生疾病恶化,关爱铃等智能设备会给社区医生发送短信报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2.医疗IT投资增速惊人

“2030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爆炸化时期,也就一二十年时间,哪有那么多护理人员为他们服务,所以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张小洋一语定调地认为,信息化医疗投资将迅速扩大,“2012年到2018年智能医疗产值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8%。”

2006年,张小洋还在从事手机研发业务,“6年时间,智能手机从无到有再到普及,年复合增长才30%多,可见未来10年的智能医疗市场将是不可预期的。”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血压计在国内的销量大概有几亿台,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一台或者多台,检测设备都将往智能化方向更新,仅血压计一项就能产生巨大的产值!

据市场分析公司IDC统计,2012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市场规模为176.6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将加速,推动PC、服务器、软件和服务的需求。计世资讯统计数据则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IT投资达到122.3亿元,同比增长38.8%,同时也预测了2011年对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总额将增长25.5%,其中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远程会诊系统会成为投资重点。

在中山,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是全国第一家挂牌发展IT医疗的产业园,按照园区规划,将在2020年前引进300-500家健康医疗信息服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现在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并不多,不过已经有一些大型企业有意识在进入了,如东软、华为、用友等大型集成系统供应商,还有一些医疗软件开发商也在向这边靠。”张小洋介绍,近几年来在医疗卫生行业投资中,对信息化的投资比重是最高的。

3.首要突破技术障碍

从成本角度来看,云健康医疗的费用重点在研发费用上,包括软件平台开发、智能分析系统开发、服务器建立与维护等,还有智能医疗器械等硬件方面的投入。“投资资金额度并不好估算,不过我们公司投入了1000多万。”张小洋介绍,资金门槛并不是医疗信息化最主要的挑战,三两台服务器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点的云平台,更大的障碍是技术门槛和大众观念。

在健康医疗信息化行业内部,从业者将之称为“双新”健康产业,即新技术、新兴产业。“有别于传统的健康产业,很多理念是新的,技术是新的,产品是新的,服务也是新的。”据张小洋介绍,投资医疗信息产业需要打通区域平台与服务机构之间的间隔,以前一个医疗机构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但这个档案无法跟随人的医疗行为动起来,而且各个档案的数据70-80%是重复的,信息化医疗就是要打通这个技术门槛,实现健康信息能够持续流动。

第二个技术门槛就是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居民并不清楚云服务是如何运转的,只需要提供健康数据给信息平台,信息公司就要通过数据建模、接口规范、数据定义、中间件建议等技术手段进行互联,这种嫁接技术要求很高,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去做的。“现在我们的平台就是跟华为等企业合作,比以往的云服务平台嫁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

除了上面两个技术门槛外,医疗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软件、服务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山是北斗卫星的应用试点城市,也是广东省内11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除东莞外省内唯一建立云计算的城市,依靠政策的扶持,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平台。”张小洋这样描述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难度。

4.盈利模式仍待探索

虽然技术门槛较高,但国内医疗科技企业也不少,能够涉足这一行业的投资者并不会就此被难住。其实目前困扰医疗信息产业最大的难题,还是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完善。

据张小洋介绍,目前医疗信息公司在前期软件服务上是免费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关联厂家销售硬件设备,公司现在投放市场的产品由社区用的“健康小屋”,同时为7000-8000人服务,一台价格20多万;包括了血压计、关爱铃、体重仪等智能器械的家庭用自助检测终端,单套价格在4000元以下。“器械销量不错,但盈利却并不多,而且我们也不会一直做硬件销售。”

“最主要还是要在医疗信息收费上打开一个通道。”张小洋表示,物价体系中并没有远程诊疗项目收费,现在公司还是依靠运营商代为收取数据费用,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现在的盈利渠道都还在摸索之中,张小洋也只能提出一些想法。“第一种是服务分成,如居民通过信息平台订购一个减肥套餐,除了体重仪、计步器等硬件外,更需要减肥指导、减肥提醒、报告跟进与分析、营养套餐制定等服务,这些服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线上线下的指导,每月支付10-20元,平台则从中得到一定分成。”

“第二种则是社保资金,争取公立医院改革的机会,合理合法地从医院分一块出来,在社保资金中分出一部分用于健康预防,其中就有医疗信息支出。”

医疗信息公司成立2年来,仍然没有实现盈利,收入最大的则是软件销售业务。“未来的盈利渠道还在探索中,但主要应该是服务分成、软件硬件销售并举。”对于医疗信息化产业的盈利空间,张小洋还是很有信心,“盈利空间取决于用户的使用习惯,随着更新换代的推进,当政策壁垒问题解决后,产业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PDA、ipad等移动终端市场开拓以后。”

精英视点

健康医疗信息化产业迅速发展、但商业模式缺位的现象,已经受到了医疗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2012年11月举行的第七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上,就有不少企业家和专家对此发表看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健康服务谁付费问题。可促使医保付费,将医疗一部分功能移植到社区,通过企业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要有强有力的支付体系才能让系统运转起来。

深圳乐心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唐德凯:提供的服务是有价值的,人们就会愿意付费,解决业务问题,商业模式的问题自然解决。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大客户部副总经理周耀文:医患之间的沟通,运营商相比于一般的机构更有经验,将数据挖掘、远程监护、终端打包在通讯终端之中,这样的合作方式很灵活。

 

【责任编辑:焕东 TEL:(010)68476606】

标签:智慧医疗  远程医疗  医疗IT  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