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4-26 09:37
- 作者:赵志娟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物联网在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子眼监控、空气污染质量监测、航空行李托运,最近发生的波士顿爆炸案案犯锁定,以及近期的雅安地震受灾人员搜救,都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同样,卫生工作中也有很多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其中。
什么是物联网?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在演讲中给出了清晰的解释: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的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须人员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民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智能、先进、互联是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特征。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卫生部要求“3521-2”的工程,要求建立两个数据库,即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有很多物联网的技术应用。据张文中介绍,目前,北京已经建成了1400万份以上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达到了70%水平。
在公共卫生领域、急救领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良好的便捷服务,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服务中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之后,为医疗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物联网技术可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着分级医疗的开展,物联网技术可以很好地协助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医院开始了医疗物联网的建设,通过对患者、医疗设备进行自动识别,优化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既构建了一个实时监控和预警反馈有机结合的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同时也能有效缓解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物联网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场景
1.血液管理
该系统通过应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施血液产品从“血管到血管”的全程监管,并且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远程、无接触、自动、高效识别等特点,实施血液产品冷链的无缝监管,通过血液产品管理和使用机构的信息自动化技术水平提高,在确保血液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血液产品使用的快捷和安全,和国际血液产品管理接轨。达到了“血管到血管”的全程闭环管理作用、不破坏冷链管理、快速的批量清点的作用
2.紧急救助应用
病人的急救是相当重要的,北京有“120”和“999”两个急救系统。2012年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整合,现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两个方面联合起来,这样节省了资源。通过无线监护功能,救护车内的监护设备采集急救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CDMA网络将监护信息实时上传至急救指挥中心和进行抢救的医院急诊中心,提前把需要准备的物品准备。同时,利用中国电信GPS ONE定位技术,查找最近的急救车进行调派,并对进行移动急救车辆进行轨迹监控。整个急救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联动与物联网技术应用不可或缺。
3.社区健康管理
电子病历建设之后,我们向电子病历中逐步填补检查结果,形成一个活的档案,便于调查和使用。为居民建立连续的、完整的、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提供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服务是连续的和主动的。
北京现在统一建立健康小屋,包括测血压、血糖。通过有线、无线网络方式输到电子档案里面去,实现与基层卫生的对接,这样社区医生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检测的结果。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患者管理
使用RFID腕带,可便利地实现无线移动护理以及患者定位,对精神病、老人、儿童、急诊患者、传染病管理尤其有价值。带传感器的RFID可用于传染病等病区患者的体温状态监测,降低感染传染或扩散几率。
5.母婴管理与新生儿防盗
病房输液监测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输液到一定程度就自动报警,减少了护士经常巡视的劳动量。明确母亲与新生儿标识,建立对应关系,避免被调换或遗失。种种先进的技术实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医院的绩效考核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6.药品管理
利用物联网建立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对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监督管理、药品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保证消费者的用药安全等。通过对药品赋予电子监管码,给每件产品进行唯一标识。可以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应用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
张文中表示,真正把智慧体现到卫生工作中去,真正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我们的效率、精确度、准确性、科学性,使老百姓能够更加享受到高科技的医疗卫生服务、高水平的医疗卫生质量,使我们的卫生管理、医疗服务达到一个高智能化的状态,这是我们今后要达到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