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正处在调整和重构时期,重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有四大策略,即: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能力;转换机制,加大政府向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治理农村医疗卫生市场,降低农民就医成本;加强行政管理,确保不断提高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阀”,“减震器”。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一剂良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正处在调整和重构时期,它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医疗费用快速、大幅上升,农民增收却相对滞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近10年来,人均收入增加了1.78倍,而医疗费支出增加近10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日益突出。其次,政府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保障层次较低。目前新农合制度在全省推行,但筹资渠道不畅且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制度欠缺,保障水平低,各地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再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看病成本高。目前在河南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中,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还不足30%,医疗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农民患病多会前往大城市大医院异地就医,这样既增加了看病成本,也相应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后,农村医疗市场混乱,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目前有80%的假劣药品案件和不合格药品都是在农村发现的,过期失效药品、假劣药品和假劣一次性多;部分医护人员要开大处方、大检查等现象,服务质量低下。医疗器械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重构的策略
(一)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能力。
第一,增加医疗保障品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要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第二,坚持强制参保原则,扩大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实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要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为农村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由国家强制推行,变农村居民自愿参加为强制参保,所有农村居民必须全部参加,按规定缴纳参保费用后,国家对农村居民年均收入一定倍数额度之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给予适当补偿。第三,实行统一的管理体制。目前医疗保险制度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多元管理。造成制度不统一,经办机构重复。因此为社会保障的统一管理人为的造成了阻碍。第四,扩大统筹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要提高医疗保障基金统筹层次,尽快将统筹单位由县(甚至是乡、村)提高到全省,实现资金在全省筹集、集中调剂、统一分配使用,实现全国农民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后,都享受同等的医疗费用补偿待遇。最后乃至全国推行。
(二)转换机制,加大政府向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
第一,加强医疗机构规划,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建立农村居民定点医疗机构网,保证农民能够就近就医,急症及时得到救治。同时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捐资建立农村医院,鼓励民营医院进入农村,为农民提供质优价的医疗服务。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约64%的农民都把距离远近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原因,一般小病大多数人都选择在村内治疗。对于村医不能治疗的大病、疑难病症则倾向于县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技术好的医院。”要努力实现农民“门诊在村,小病在乡,大病不出县”。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农村居民用药价格。第四,加强医疗机构“软件”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要加强对现有医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医术提高工作。同时建立农村医生准入制度,严格资格审查、认证工作,督促医生自觉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三)治理农村医疗卫生市场,降低农民就医成本。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制定适用于农村地区农民最低价位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规范用药原则,把效果较好、农村常用、价格低廉的药物和部分急救药物固定下来,以立法形式建立农村基本用药目录,发挥中草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降低农民看病成本。
(四)加强行政管理,确保不断提高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各级要建立管办分开、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要加强医疗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经办单位服务队伍建设,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是一件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事业,让全国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经济成果,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