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栋13万平方米的新医疗大楼威严耸立在北京电力医院过渡门诊楼旁,北京电力医院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这座大楼的整体建设。新大楼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展如何?系统是如何集成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数字医疗记者采访了北京电力医院信息通信部副主任王新。
内容导航: |
|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不断增多,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受到编制问题的制约,北京电力医院信息化建设人员仍面临着人员不够的处境。据王新介绍,目前,电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总体来说专业性不是很强,开发技术人员也少,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外包服务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医疗IT需要既懂医疗又懂IT的人员,王新本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他从事了几年外科临床工作后,由于对医院信息化特别感兴趣,主动参与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几年的工作下来,他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与见解。
信息化不是万能的
谈到近日发生在北京天坛医院护士输错液致使患者不幸离世一事,王新坦言,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不是上了信息化,就万无一失了,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实施,确实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了医护工作质量,也是新型输液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但切不可认为有了条码、PDA扫描了,人工核对就可以完全忽略,一旦疏忽就会产生新的错误、出现新的问题。
认同数据价值, 重视大数据
说到大数据,无疑是当下比较热的话题之一,从大数据进入医疗卫生行业以来就备受争议。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医疗卫生行业大数据的发展?在王新看来,目前就一个医院的数据而言,它还称不上是大数据。从表面看,医院数据量确实很大,但绝大部分为影像数据。王新认为,区域化的医疗卫生数据更接近于大数据。医院还是要认同数据分析,关注大数据,重视大数据,朝着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发展方向去尝试、去努力。
开发商与医院联手 合作共赢
一切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都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才能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到底?什么样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才是完美、更具有代表性的?在谈到理想中的医院信息系统时,王主任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相比较其它行业来说投入还是比较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每个医院对信息系统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一个产品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医院,因此就需要做客户化,而厂商考虑到实施成本,往往不希望做太多的客户化,这样就造成了厂商与科室的矛盾,如果科室的需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系统往往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局面?怎样才能开发出更好的系统?在王新看来,医疗厂商的产品是为医院服务的,产品也是在实施过程中吸取多家医院的经验不断优化。医疗厂商应该重视客户化需求,使医院能够有效的将系统使用起来,而不要仅仅是为了一个项目任务而去完成一个项目实施。同时,大型三级医院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投入,以医院业务需求为主导,安排供应商去做开发,与开发商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采用共同开发进步的模式。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