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线之前的准备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系统实施上线后,也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京医通”系统从上线到现在,一共对31项需求进行了改进,其中包括“京医通”卡患者识别标志要明确体现,让操作人员直接可以方便地看出患者是医保患者还是京医通患者等。
内容导航: |
|
来首儿所就医患者中三分之一持医保卡,其余患者基本持“京医通”卡。每天新办卡量维持在2300-2800之间,预计随着联网医院逐渐增多,且原有患者持卡进行复诊的比例增大,在门诊量不变的情况下,办卡量会有所下降,逐步形成一卡多用,多院通用。另外医院每天约有不到5%的退卡量,主要是外地患者或代人开药人群。大多数患者家长出于习惯可能会在结算后提取剩余的预付费,但通常还会保留卡,以备下次用。
1、准备工作
在系统改造完成后,需对上线实施进行相关的准备,包含培训计划、测试计划、实施计划、应急响应等多项工作。
2、评估压力
上线之前的准备评估工作很重要,调取实际的真实运行数据,详细的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实施的工作流程。后台的所有改造工作,都要进行评估;对于“京医通”系统这样大的改造,一定要经过实验室认证,并且做到全环境,全流程,全数据,全业务的测试,面对首儿所每天超过5000的门诊量,如果测试不到位的话,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可能使得系统上线之后对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
3、上线实施
在上线实施过程中,培训计划非常重要,要对每个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既要有政策上的培训又要有业务上的指导。系统上线前的宣传既要对内也要对外,对内要让每一个职工清楚京医通卡的作用和使用流程,不断加深了解。对外使患者通过各种告知,如横幅、宣传手册、展板、各种流程上墙、导医、门诊咨询等方式更好地了解“京医通”卡。
上线的实施计划要细化到每个环节,大到系统切换步骤、建卡人员的调配、小到窗口的标识等,都要责任落实到人,除了信息中心全面实施系统的切换和技术支持、运维保障之外,我院财务、门诊部、保卫处、总务处、宣传中心等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配合,才有效的保证上线时的门诊就医秩序。
同时,一定要做好应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各种意外的发生,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首先是找到风险点,同时还要对这些风险点所能承受的时间极限进行评估,最后要针对风险点及时找到有效解决措施。
在于主任看来,前期投入考虑准备的越完整,后期实施上线出错几率就会越小。应急再到位,也都是“事后治疗”而已,前期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医疗提倡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方针,信息化项目实施也是一样。
4、持续改进
上线之前的准备工作固然重要,但是系统实施上线后,也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京医通”系统从上线到现在,一共对31项需求进行了改进,其中包括“京医通”卡患者识别标志要明确体现,让操作人员直接可以方便地看出患者是医保患者还是京医通患者,便于下一步操作;如果在医生工作站收过费,须在处方上打出“已收费”字样,以便更好区分;“京医通”的医联码关联,减少冗余操作;批量打印摆药单、医生模板改进等;还有一些更细节的如校验问题、操作便捷性等,首儿所信息中心都在一步步持续改进,进行优化。
另外,上线后首儿所每日对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包括门诊量、非医保病人量、发卡量、退卡量、预收医疗费、实际消费额、交易笔数及发生地等,并进行连续数据趋势分析,结合业务发现问题,定期小结,提出解决方案。
5、存在问题
“京医通”卡是一种预制卡,没有任何个人标识,它不像医保卡既有照片又含有身份证识别,“京医通”卡缺少标识,两张“京医通”卡没有任何区别之处,很容易让人混淆,只有通过读卡才能识别。
“京医通”卡如果想在院内流程达到良好的的应用效果,需要预存一定的金额,但预存多少合适?不同病种需要的费用不尽相同。可以提示患者预存多一点,避免因卡里的钱不够而导致反复排队。
“京医通”上线前后,于主任始终处于忙忙碌碌的状态。于主任表示,自己始终秉承“解决问题是基本职责”的工作态度,她认为任何系统在实施上线前,都要做好前期准备与宣传沟通工作,只有这样,后期工作才会更顺利。
共2页: 上一页 [1]2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