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脱掉权威的外衣 美剧《周一清晨》让中国医生战栗
脱掉权威的外衣 美剧《周一清晨》让中国医生战栗
  • 2013-05-16 09:33
  • 作者:佚名
  • 来源:文汇报

 《Monday Morning》剧照 

“你看了么?”“看到第几集?”最近,北京协和医院里,医生们流行用这种方式打招呼。而在上海中山医院,医生们亦会就昨晚看过的“病例”热烈讨论。吸引这群中国顶尖医生们“围观”的,不是科室里新收的疑难怪症,不是同行新发的学术论文,而是一部美国的医疗剧!

它叫《周一清晨》,根据美国神经外科医生桑杰·古普塔的同名小说改编。“它好像击中了我们的一个个神经元,不停地刺激着我们的内心。”中山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杨震是最早在微博上推荐这部剧的医生之一。他说,《周一清晨》正引发医生们的反思。

再大牌的医生都要上台认错

切尔西总院是一家虚拟的美国顶尖医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席医学记者、神经外科医生桑杰·古普塔将他行医和采访中经历过的奇闻异事置入这家医院。在那里,神经外科医生个个是野心勃勃、力争上游的英雄人物。但每周一清晨的“M&M例会”,却让这群精英手心冒汗。这是该院神经外科主任胡顿主持的发病与死亡病例讨论会,两个M分别是Morbidity(发病率)和Mortality(死亡率)的缩写。

开篇第一集,一名外科医生被就地免职。他收治了一个病人,跑步爱好者,因关节疼痛就医,他开了止痛片;四个月后,病人又因关节疼痛就医,这次他预约了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晚期”,两周后死亡……事实上,在切尔西总院,每周一清晨的“M&M例会”上都会有医生站出来,沮丧地承认:他犯了错误,他没能拯救他的病人,他很可能反而加速了病人的死亡。那一刻,平素以权威形象示人的医生会脱下面具,袒露内心的恐惧、疑惑、无助。

“这是首次将医疗行为中的人为局限示众——其实,它在每家医院都存在着,但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勇气承认错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于莺用“震撼”来形容直面这种医生自我审判的场景。曾留美实习的于莺旁听过这类会议,它在欧美医院很普遍,医生们相信医疗行为会存在错误,找到错误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技术突飞猛进,死亡率却没降低

小说《周一清晨》去年3月出版,这么快就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跟美国医生的追捧有关。纽约州心理健康厅医学博士劳埃德·斯德瑞说,神经外科主任胡顿尖锐的质询简直犹如手术刀一般把肇事医生的脑袋(错误)给一一撬开。

剧中,技艺高超的神经外科医生泰勒·威尔逊在给一个脑瘤并伴脑出血的男孩做手术时,本意是要拯救男孩的性命,却不料疏忽了家族病史的采集——男孩恰恰是父系遗传的血友病患者,他在手术台上出血不止,死亡。另一名接受祛疤手术的患者,由于住院医生搞错药品,死亡。

“在丽兹酒店,服务员会因为摆错刀叉的位置而被辞退,何况在医院里!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这些经常性的小错误感觉无所谓?在美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这种可避免的医疗错误。研究报告说,全美每周有40例医疗错误病例,包括医生手术做错了部位、搞错了左右、弄错了病人!”胡顿咆哮着。

“这些年,我们的医疗技术高歌猛进,但过多的诊断检查不仅不能保护医生免于失误,反而带来额外的出错风险。”古普塔试图传递一条信息:近20年来,以美国为始,因为担心承担医疗风险,医生不惜以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自保。这不仅带来额外医疗开支,还在增加病人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一项针对美国整形外科医生的匿名调查显示,这些医生坦承自己开出的化验单中,24%属医学上无必要的检测。从1996年到现在,美国医生开出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单数量上翻了4倍。不过,在M&M例会上的见闻令古普塔发现,医疗失误最多出现在人的环节上,它们并不因为额外的检查而减少。“当检查结果越来越多时,出现这种人为失误的概率只会相应增加。对检查结果过分相信还会令医生忽略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成为只看数字不看人的医疗机器人。”

这同样触到中国医者的痛点。“在超负荷不容一丝差错的工作环境中,还要应付各级考核,应付患者的百般挑剔,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应运而生。为了不出错,我就少说话;太累了、太忙了,也就没时间和患者沟通;万一出差错,能糊弄就糊弄过去,真出了事,就私下调解息事宁人;反正不管医院有没有错,只要人死在医院,就要闹,只要闹就能得到钱……”于莺说,诸如此类的负能量充斥着医疗行业。而要破局,不能等着医疗改革,不能等着国家加大医疗投入,不能等着患者一下子变得理解医生了。医生首先要加强人文修养,要有同情心,不再是冷冰冰的形象。

高档医疗绝非“高级地砖”

在看完前三集后,于莺就在微博里推荐大家一起看,以便自查自审。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告诉于莺,看完第一季后就决定把这部剧挂在医院官网上,“要求本院职工每个人都看一下,应该会有所触动的。”

在中国的医生看来,《周一清晨》以M&M讨论会为背景,抛出了医学界救与不救、诊治方法正确与错误、医生自身决策错误造成的患者意外伤害及器官移植的伦理学问题等一系列永恒的道德困境,引人深思。

剧中,一个女孩被马踢后导致心包积血,生命危在旦夕,但她的宗教信仰要求她依靠祈祷对抗疾痛,如果尊重她的宗教信仰,她的生命将随时陨落;如果加以医学手段的治疗,女孩将承受背叛宗教的负疚感。医生救还是不救?一个病人因为接受了脑肿瘤手术而失去了味觉,而她患病前的职业是厨师,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考虑到他此后的人生了么?这是非此不可的唯一治疗方案么?

“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我怎么办?”杨震给记者说起最近接治的一个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医生,我的决定很简单,要开刀!但再看患者,刚刚结婚,担心开刀后会影响婚姻,这意味着一个医学上的决定往往不是纯科学的。现在常说高档医疗,绝不是指地板上的高级瓷砖,而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关注医疗可能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周一清晨》第一季4月中旬收官,虽然只是一部小众的医疗剧,但它提出的一个个医疗伦理问题,恐怕这个时代都无法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周一清晨  医生  死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