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军事远程医学的先行者,南京军区第85医院副院长、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连平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野战单兵搜救信息系统”,从单兵受伤、伤情判断到精确定位伤员坐标“眨眼完成”,实现了战场上“你一受伤,我就能发现”。
内容导航: |
|
连平正在检验装甲伤员救护系统
猜一猜:未来战场上,如果你受伤了,多长时间能被后方医护人员发现?
答案,你也许想不到——仅仅0.4秒!
创造这一神奇速度的,就是连平——南京军区第85医院副院长、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野战单兵搜救信息系统”,从单兵受伤、伤情判断到精确定位伤员坐标“眨眼完成”,实现了战场上“你一受伤,我就能发现”。
作为军事远程医学的先行者,连平先后取得电子伤票系统等3项重大信息化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军传统卫勤保障模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发明专利20项;被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军医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从服务现在到赢得未来——与时间赛跑的“赶路人”
有时,人生的重大转折来得那么突然。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场远在波斯湾的战争让连平放下了已经拿了21年的手术刀。
那天,一条新闻牵动了他敏感的神经——海湾战争中,美国本土医学专家借助远程医疗系统,为万里之外的前线伤员实施诊断和治疗。
这种全新的医疗救治模式让连平意识到,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作战卫勤保障模式,未来战场救护谁慢半拍,谁就会付出更多的流血牺牲。
时不我待!1996年,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骨科专家,连平作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放下热门的临床专业,进军当时还比较冷门的卫勤信息研究!
有人说,他傻了;有人说,他是要出风头;还有人断言,他自不量力,会撞得头破血流……
可连平心中有杆秤:信息化将是我军卫勤保障变革前进的方向,只有抱紧信息化这棵“大树”,才能有作为,就算冒点风险也值。
在医院党委支持下,连平告别熟悉的现代化病房大楼,走进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实验室,开始了艰辛求索——研发我军第一套远程医学系统。
失败了,重来;再失败了,再重来……历时两年4个月的艰苦攻关,连平终于成功了。经他牵头组织,如今全军已建成数百个卫星远程医学工作站,这种跨越时空地域、不受平战限制的军队远程医疗救治体系,在服务官兵、保障演习和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不停赶路。”2004年,“军队远程医学系统工程”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没喝庆功酒,连平又盯上了新的目标。
山岳丛林,实兵对抗演练正酣。一名“伤员”不慎落水,纸质伤票被水浸湿,难以辨认,战场救治时间被延误……
这次演练,连平“嗅”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传统纸质伤票已不适应现代战争需求,必须尽快利用信息技术研制电子伤票系统。
2006年12月,正当连平带领团队对电子伤票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时,总部组织该项目课题评审会,打擂招贤,谁优选谁。
6家单位角逐,5家是师以上科研单位,而“连氏团队”来自团级医院,只能算个“小不点”。可连平用超前的眼光、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征服了评委。
一年后,电子伤票系统正式投入生产并列装作战部队,成为我军历史上首次配发部队的单兵卫生信息技术装备,取得国防发明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版权17项,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共3页: 1 [2][3]下一页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