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中国医改根本问题分析(2)
时间:2011-12-29 09:44 作者:周其仁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

中国医改根本问题分析(2)

    中国医疗发展与经济增长对比分析

[导读]自2003 年开始,国内开始了关于医改的辩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文撰文指出,中国公共卫生形势之所以恶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与我们改革总体思路中隐隐约约存在的两种迷信有关”——其一是迷信经济增长,其二是迷信市场。”

标签: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医疗服务市场化

内容导航:
 第 1 页:伪市场化  第 2 页:增大医疗供给

增大医疗供给

“特殊论”妨碍了医疗领域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借鉴其他行业和领域解决民生难题的成功经验。而所谓“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判断,是脱离现实状况的无的放矢,无助于推进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也阻碍了医疗卫生领域通过恰当利用市场机制来增强我国医疗服务的资源动员能力。

“看病难”是过去“吃饭难、住店难、交通难”等一系列民生老大难中的“仅存硕果”;“看病贵”则是医疗服务准入不足、价格机制僵化的结果。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对普通医疗卫生服务“包而不办”,形成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动员能力低下的病根。而普通医疗服务的准入管制不当与价格管制不当,是两大病灶。

目前,我国对医疗服务的准入管制仍存,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度很低。在高端、中端医疗上,对境外大医院、民营综合医院的进入开放不足。

对医药的价格管制,影响到比价歪曲与医疗行为歪曲。医疗服务的劳动、技术、知识和判断在价格管制下不值钱,不能“以医养医”,于是逼出“以药养医”。老药品、老技术、老治疗项目相对便宜,而新的则贵——这是价格管制的有效对策。凡传统固有的老医疗技术,目前的收费与15 ~ 20 年前相比,在扣除了物价指数的影响因素之后,并没有变贵的趋势;令人咂舌的高收费项目无一例外,都是新医疗技术。

2001 年国家颁布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把原先各地3 万种医疗项目,规范为不到4000 种。但就是以4000 种计算,按全成本法调查,取数、分摊、归类、加总、平均、定价,如何衡量也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价管机关掌握医疗成本的“成本”,本身就非常高昂。

新医改就是要动员资源来满足服务保障与财务保障两方面需求。服务保障是动员专业人才、设备和其他资源,经由恰当的体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财务保障是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分别筹集资金,为治疗疾病、获得医疗服务提供支付保障。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积累,医疗服务资源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动员,医疗体系的主要问题已经转变为如何保障医疗服务的财务支付保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的财务保障有问题,但即便解决了财务保障,也不等于自动实现了医疗的服务保障。

医疗保障,包括获得健康、治疗疾病的财务保障,也包括动员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医疗服务需要的供给保障。在财务保障方面,要综合考虑增加政府财力的现实性和可持续性,更要考虑整个政府系统的执行能力和监督能力。在动员资源方面,服务准入不足和相对价格失调,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医改要有针对性强的改革措施。

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因为医疗需求的高涨是停不下来的,所以不管医改怎么改,做大做强才是院长们应该首要考虑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共2页: 上一页 [1]2
网友热评中国医改根本问题分析(2)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