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管办分开无实质性突破 行政部门偏袒直属医院(2)
时间:2011-08-03 10:31 作者:刘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管办分开无实质性突破 行政部门偏袒直属医院(2)

    [导读]新医改即将面临交卷时间,然而,作为“重头戏”也是最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却并不令人满意,多为专家均表示,公立医院改革尚缺乏实质性突破。

    标签:医改公立医院改革

    内容导航:
     第 1 页: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  第 2 页:何为公益性仍在争议

    何为公益性仍在争议

    公益性与所有制,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据记者了解,在国务院下发给医改咨询委调研的指导文件当中,比重最大的公立医院改革部分首先提出的问题仍是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公益性的内涵、操作仍未最终明确。

    “公益性不等于政府直接举办医院。”一位国家医改咨询委委员对记者透露,同为国家医改咨询委员的北大教授周其仁,在递给医改办的报告中,再次重申这一观点。

    事实上,多位医改专家表示,周其仁的重申,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探讨。在近三年的医改推进中,卫生系统的操作者们对“公益性”理解只限定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层面,而涉及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之变,推动乏力。

    “可用于医改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就必须要集中目标、集中力量。毫无疑问,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最核心的问题。”作为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朱幼棣亲自参与了新医改的酝酿与制定过程,并把个中利益博弈写入了《大国医改》中。

    “公立医院要改革成功,政府也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朱对记者如是说。

    公益性尽管内涵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但却基本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基调”。而且一度有很多人主张,医改的公益性载体是公立医院,而且只能是公立医院。原因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医院是与公益性的目标相违背。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要确保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政府就需要加大对所有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

    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看到了这一改革思路的问题。“公益性与所有制,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民营医院完全也可以体现公益性。”朱幼棣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为例,“这是家上市的眼科医院,但依旧每年免费为一些人治疗眼科疾病。这也是公益性的体现。”

    从一个更为现实的角度,朱幼棣指出,目前,公立医院占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的85%以上。指望政府对所有公立医院投入也是无法实现的,政府财政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也肯定会导致对基层投入的相对减少。

    今年初,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卫生投入的公平性与公共治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高级医疗服务更易获得政府的投入;相比之下,支持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的财政资金明显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明确方向,有选择性地投入。”朱幼棣说,“我认为,公立医院应该进行分类改革。”

    朱幼棣把公立医院分成三类:一类是基层医疗机构,这部分是政府投入的重点,确保公益性,确保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一类是县级、地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政府根据各地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投入;一类是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医院,这部分高端医疗机构则完全不需要政府投入,并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已经开始转向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部正计划启动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但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单纯增加财政投入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国务院医改咨询委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财政投入若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体制和机制。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医疗机构建起了大楼、买来了设备,硬件很快见了规模,但软件却没有跟上,比如卫生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就使很多的财政投入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刘尚希说。

    而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刘国恩则认为,应该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民间办医,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

    2010年底,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旨在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不过,社会资本办医推进状况并不乐观。

    一位北大医改专家在分析其原因时指出,在管办不分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对于直属医院有意无意地加以偏袒,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责任编辑:逸菲 TEL:(010)68476606】

    共2页: 上一页 [1]2
    网友热评管办分开无实质性突破 行政部门偏袒直属医院(2)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