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解放军总医院好师傅很多,但好师傅很忙,面对全国基层医生的培训需求简直是杯水车薪,怎么让好师傅带更多徒弟呢?远程教育是个好方法。
标签:远程医疗
内容导航: |
|
-----------------------------------------------------------------------------
附:
远程医疗的模式,并不只是限于大医院为基层开展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像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在线问诊、移动端健康咨询等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形式也在蓬勃发展。与传统的诊疗模式共存,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有生存的空间吗?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你永远不知道网络的另一头是人还是狗。”网络带来的信任危机让大多数人拒绝尝试电子商务,就像人们觉得网恋没前途一样,然而信任危机并没有把电子商务赶出历史舞台,相反却铸就了阿里巴巴的神话,而很多网络情人也在现实中结了婚,生了子。既然如此,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也没什么打不了的,对吧?
按照医疗服务双方参与方式,现有的问诊模式基本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进行诊疗活动。该模式中,患者通过面对面跟医生交流,一方面得到医生提供的诊疗意见,另一个方面可以得到心理的慰藉。因为,传统的诊疗模式本身不存在网络带来的信任危机,而且,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面对面看病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
第二种,由大医院或者医疗主管部门主持开展,异地专家经由远程系统向当地医生、患者提供诊疗意见,再由当地医生完成治疗。该模式主要用于提高医疗水平,适用于疑难病种及大病治疗。对于医疗水平落后地区,由专家远程指导本地医生看病,可以更加高效的解决当地急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在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的同时,帮助提升本地医生的医疗水平。
第三种,医生通过特定的网络平台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其中网络平台主要是由第三方提供。既然有医院开设的专业有保障的远程医疗服务,那么这些“不正规”的轻问诊是不是迟早会完蛋呢?对此,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鲍玉荣并不认同,“同样是远程会诊,老百姓的需求不同,选择的方式也会不同。”他认为以下三种场景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成长空间。
首先,一些伤风感冒的患者,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劳神费力,也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挂专家号。上网找个专业的医生就可以获得基本的指导意见,何必费时费力去医院挤?
其次,慢病患者或者做完检查复诊的患者,为了开药或者请医生看看检查结果,上网联系自己的医生省掉了挂号分诊的环节会更方便,当然,前提是能通过网络联系到这些医生。
最后,国外一些有“难言之隐”的患者也更加偏爱在线诊疗模式,比如心理疾病、性病、艾滋病、皮肤病患者,他们更担心隐私泄露,往往因羞于“看医生”耽误病情,在线诊疗模式无疑是一种更“安全”的途径。
既然市场前景如此乐观,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第三方机构也有不少,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多呢?
鲍主任觉得不会,就像美国,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很多,但做大做强的很少。抓住商机迅速做大做强,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各方资源都会迅速聚拢过来,其他小公司生存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互联网医疗同仁们要加油哦!
共5页: 上一页 [1][2][3][4]5 [查看全文]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