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人说,大数据就像烫手的山芋,闻着香,但“吃”起来却很棘手,移动医疗同样如此。医疗正被移动互联网颠覆,医疗行业必须要勇敢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洗礼。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发展也不同,身处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如何看待移动医疗?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又将如何权衡移动医疗带给他们的新鲜与挑战?带着这些问题,HC3i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医生齐维鹏。
有人说,大数据就像烫手的山芋,闻着香,但“吃”起来却很棘手,移动医疗同样如此。医疗正被移动互联网颠覆,医疗行业必须要勇敢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洗礼。
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发展也不同,身处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如何看待移动医疗?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又将如何权衡移动医疗带给他们的新鲜与挑战?带着这些问题,HC3i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医生齐维鹏。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院前急救状况并不理想,每年有55万人猝死,约有87%的猝死发生在院外,而复苏率只有1%。这无疑表明,针对胸痛患者,做到院前急救尤为重要。齐维鹏告诉记者,“心肌梗死这一类心血管急危重症,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初期的90分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
齐维鹏介绍,传统的急救医疗条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衔接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急救人员对心肌梗这类高危患者救治时,没有有效的监护和指导,当患者被转送到医院后,还需要在急诊科做各项检测,然后再转到心内科,然后才能接受手术。“在医院排队、挂号、办理住院时间长、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院内转运时间长、导管手术室占台等种种因素,都会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失去救治的黄金时间。”齐维鹏强调。
医院开展“绿色通道”模式,对胸痛患者由急诊科第一时间做出诊断,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以最快速度通知绿色通道第一联络人对患者进行评估,如可实行急诊PCI手术,将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同时通知心导管室做到及时应诊,并挽救心脏病患者生命。
急诊科作为首诊科室,如何做到与疾病“争分夺秒”呢?齐维鹏说,目前安贞医院急诊科采用了移动医疗应用,针对胸痛患者,在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急救车上就可以开展心电图等多项检查,并在救护车上及时将心电图、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实时回传到医院值班室医生室,医生可以尽快根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提前了解病情,进而判断是否为心肌梗死患者。如果病情严重,急诊抢救室二线医生会以最快速度启动绿色通道,心导管室做到及时应诊,并以最快速度组成手术队伍。“这样一来,急救车将患者送至医院,通过“绿色通道”可直接在导管室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减少院内各种转诊、检查等手续,使患者可以在最佳时间内得到治疗。”
2013年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占22%,排名第二。但目前没有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产品应用,市场上的其他移动医疗APP涉及康复和功能训练的也比较少。作为医生,齐维鹏认为,医院仅仅是利用技术治好现有病情,并不能保证术后患者的病情会复发或是有恶化,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便显得很关键。
心血管病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繁忙工作一天下来,静静地躺在床上,让身心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放松,唯独心脏却一刻都不能停。身为八零后的齐维鹏认为,医院如果只靠几千张床位去治疗患者的模式是不能避免广大心血管患者再复发的概率,他认为,要让医生与患者形成很好地沟通与互动,让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患者病情,才是有效的预防与再复发的关键。
齐维鹏家住天通苑,每天早晨都要坐公交车上班,而在车上,总会碰到很多老大爷、老大娘和他坐同一班车前往安贞医院,当他下班回家的时候,在车上还会遇到这些老大爷、老大娘,他们在医院里辗转于挂号、收费、就诊、化验、取药等各个医疗窗口,排队等候看病需要一天的时间齐维鹏告诉记者,“如果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足够让患者信赖,如果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很好管理好自己的患者,完全可以避免市民早出晚归奔向大医院现象。”同时,齐维鹏认为新应用可以先从社区服务站,一级医生进行推广,让基层医生管理好自己的患者,有效节流住患者去大医院,从而达到分级诊疗效果。另外,通过与患者互动、交流也可以提高医生的医术。
随着智能手机、PC的普及,中国人有足够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来支持、搭建医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平台。针对广大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急性发作心脏疾病后遗症患者,以及心脏介入、搭桥、换瓣等心脏外科手术术后需要功能康复的心脏疾病患者及亲友,齐维鹏提出了新的移动医疗应用并成立了“万心”移动医疗团队,开发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移动医疗产品及方案。医院。
对于一项还没应用于市场的新应用,齐维鹏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他认为必须要进行同类产品比较,充分做好前期调研,他也曾经做了一项针对社区和医院的门诊患者对于移动医疗应用需求的1000份调研,他认为任何产品都是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了解患者需求进而根据患者不同层次需求来制定产品。将来运用云平台,云计算分析患者及其亲友的各项就诊数据,对于移动医疗产品进行优化设计。
作为医生,齐维鹏认为,“无论从生存率还是康复角度出发,我们都愿意可以通过线上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患者,随时做到与患者在线互动,从而控制患者血压、血脂,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患者再发率。”
另外,当一项新应用被推到医生面前时,齐维鹏站在医生角度出发,他认为应用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才能更加吸引医生参与进来。首先,新应用必须要对应自己所学专业,才可以更好的参与,只有这样,用起来才会快乐,通过应用提高专业知识和医术。另外,应用操作必须要简单,界面一定要模块化,尽量做到减少手写,这样可以减少时间,提高效率。最后,这项应用一定要利于患者体验,价格合理。
虽然这一项新的移动医疗APP还没有上线,但齐维鹏对此很有信心,同时也期待更多伙伴可以加入进来。谈到未来产品发展,齐维鹏认为营销很重要,如果只是将应用放于安卓、苹果市场等用户下载使用的话,是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的。他认为必须要将产品通过线下活动加强推广,让医患真正互动起来。
“未来这款万心老妈移动APP应用,如果能有硬件设备可以随时同步传输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以及心电图、血氧等生命体征,就更锦上添花了。另外APP的所拥有的知名专家和医生数量形式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远程医疗会诊或及时抢救。”齐维鹏对未来充满期待。
人只有一颗心脏,人老了85%以上都会遇到心脑血管疾病,笔者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去善待我们的心脏,通过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使更多有想法的人可以站在移动医疗应用开发的舞台上,更好地为医患服务。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