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到移动医疗就不能回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在国内有着顶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日拿到了HIMSS7级认证,这个说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行业内的最高标准。身为一名管理者,刘帆介绍了在医院中关于移动医疗一些应用和体现,并从医院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移动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014年12月12日,由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委会指导,中国数字医疗网和《当代金融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移动医疗·漂亮50”——中国移动医疗产业投融资对接研讨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刘帆作了《医院管理者眼中的移动医疗》报告,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想法理念与大会进行了分享。
说到移动医疗就不能回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在国内有着顶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日拿到了HIMSS7级认证,这个说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行业内的最高标准。换一个角度讲,北大人民医院实现的这些信息化内容代表着行业的最前沿的方向。身为一名管理者,刘帆介绍了在医院中关于移动医疗一些应用和体现,并从医院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移动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以下是演讲精彩实录:
目前,北大人民医院的信息化的整体架构,分五大领域,73个系统,204个子系统。相比于具有代表性的北大人民医院而言,国内70%以上的三甲医院也已经达到最基本的信息系统的完备,在基本的信息系统完备的情况下,医院管理者希望向哪个方向发展呢?也就是说现在医疗、生态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呢?医院信息化下一步关注的将是这三件事情。第一步,院内分散在各个系统的数据整合起来,形成临床的数据中心,呈现给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第二步,完成在院内的整合之后,关注患者在院外的数据。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在入院之前以及出院之后的数据对医疗的整个流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部分的数据目前为止缺失的。第三步从疾病为主过度到以健康为主的医疗行为习惯。这三件事情实际上不光是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移动医疗的发展趋势。
医院内的数据整合方面,北大人民医院做了哪些事情。医院通过建立一个信息集成平台将分散在各个不同系统中的数据集中的存储整合和发布,如患者基本信息、诊断、处方、用药、手术等所有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中心里,从而方便人员进行交流,通过授权的医生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看到患者几年来在医院的所有的门诊的记录。甚至可以查询到几年前的某一天这个患者住院的检查检验都可以方便的调阅出来。并且可以调阅出来符合诊断及标准的影像。有了前面的这些应用,移动医疗的场景就形成了,医生可以通过很多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也好,在任何地方,包括在家里,手术室,他可以随意的获取他关注的这些信息。
站在医院管理者的角度,院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刘帆表示,其实对医院来说最关注的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临床医疗水平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临床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医疗水平是关于医生和护士,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修和交流来产生的。医疗安全质量的问题就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来进行优化。通过移动医疗,可以真正实现药品的全流程的闭环管理,达到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处方,正确的时间,以及正确的给药方式。只要这样的方式才能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保证用药的无差错。除了用药闭环之后还有输血闭环,检验流程闭环,其中在手术核查的环节医院应用的谷歌眼镜进行三方核查之间的对接,还有医师的会诊流程闭环等等。
通过行业调查发现,目前,利用移动技术在医院实施移动医疗的医院并不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移动医疗在医院的应用场景像物流管理、安全管理、防盗在我们医院都已经应用了,但是很多其它的医院都处于尝试的阶段。所以在医院里面移动医疗投资的价值还是很大的。前面讲过一个完整的医疗档案它局限在院内的记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是能够,把医院患者入院前的记录比如说他的行为习惯、饮食起居,包括出院之后的康复的情况等,如果都能通过个人授权让医院获得这些信息的话,对医生去因为诊断和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北大人民医院关于数据向院外延伸的典型例子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们把999急救车上都布上了一套远程的移动设备,患者在送往急诊的路上,他的生命体征都会被车上的移动设备采集下来,医生没有见到患者的情况下,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就有助于进行快速的诊断治疗。这个就是通过移动设备把车里的相关的信息传给了急诊的医生。
胸痛是在医院急诊室里非常常见的高发病,死亡率极高,这个数据在应用999急救车之前,救治一个胸痛的病人需要174分钟,运用急救系统后,救治胸痛节省到106分钟,时间由犹如生命,每节省一分钟都意味着患者有更大机率生存下来。
最后一点,我想说改变个人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疾病为主的管理模式向健康为主的管理模式转换,这是医院亟待要做的,而且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展的问题。从健康到疾病状态,绝对不是一瞬间的事情,是有一系列的过程的。比如说从健康低风险、高风险、亚健康、出现症状、产生疾病最后治疗,从健康到亚健康不是医院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健康管理的内容。只有从亚健康到疾病这个范畴才是临床干预的范畴,所以医院希望理想的模式是什么呢,是通过移动医疗为个人培养健康管理的行为习惯,通过持续的健康监测在疾病形成之前就能及早预防和预警,这种方式也是医院最希望达到的。但是这些行为习惯实际上是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去慢慢渗透的,所以医院也希望借助一些医疗产品和技术如可穿戴的设备,移动的健康监测设备来帮助人们改变健康管理模式。
现在的医疗数据呈现多元化,不同于医院产生的临床数据,公共卫生像环境、位置,甚至保险都是跟健康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都采集下来,就会形成大数据。这些多元化大数据如何整合、分析、研究是医院面临的挑战,在这些领域里移动医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