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对话访谈 >  中日友好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摆首位
时间:2014-12-15 09:30 作者:郑少丽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中日友好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摆首位

    专访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信息技术和管理部副主任张铁山

[导读]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普及会给健康管理模式、医疗服务模式带来更多的形式与手段,让曾经没有能力完成或是低效率下的工作得以完成与提升,让很多以往很难实现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的事情,信息技术为医疗服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领域,它不是颠覆,而是一种创新性重构。

标签: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安全

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医疗在中国应用不过数年的时间,有人说,移动医疗对传统健康管理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对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友好医院”)信息技术和管理部副主任张铁山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他表示,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普及会给健康管理模式、医疗服务模式带来更多的形式与手段,让曾经没有能力完成或是低效率下的工作得以完成与提升,让很多以往很难实现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的事情,信息技术为医疗服务创造了更多的可能领域,它不是颠覆,而是一种创新性重构。

移动医疗:技术需与应用融合

移动医疗到底是什么?或许每个人对其定义都不同,张铁山表示,概念的混淆会造成内容理解上的误差。采访之初,他并没有对移动医疗下定义,因为他认为这个概念太大,他从一个故事、一件落地实事讲起。

以最常见的慢病管理为例——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且发病率逐年提高的疾病,药物干预、饮食调理和合理的锻炼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我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的管理还远远不够。2012年,中日友好医院获得国家科技部的支撑课题,它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利用网络、智能穿戴化设备对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张铁山介绍,“目前,我们针对北京市的30个社区、1000名患者开展为期三年的跟踪管理,所有患有Ⅱ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配带运动监测设备,实时将运动监测数据反馈给我们,不同的医生通过短信、电话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服务、干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指导、饮食改善意见、运动服务、用药指导等。真正将产品与服务融合一起。”

或许有人会问,患者配带的监测设备数据是否准确,不同品牌的产品会不会造成数据存在差异?对此,张主任表示,作为科研项目,目前还在探索、尝试、完善中,“我们并不关心用户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监测,更多的是关注这项应用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行,通过长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监测来统计合理锻炼是否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通过合理锻炼是否可以使患者的血脂、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用户的反馈及它真正的应用价值是否对健康管理真正产生效果。”

事实上,市场上针对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健康类应用有很多,但他们的产品更多的是提供了技术应用,没有关注服务与管理。张铁山认为,移动医疗主要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应用与服务上。而服务的关键是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分析来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健康信息和全过程的、个性化的管理与干预,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有将技术整合到了服务、应用里,产品效果才会更完美。

远程医疗:属医疗问题而非信息化建设问题

新技术的发展使远程医疗成为可能,远程医疗为偏远地区患者节省就医路途费用,改善了偏远地区医疗稀缺及分布不均,加强了急诊服务能力,为偏远地区及城市地区患者通过网络问诊减少了等待时间,实现慢性病的有效自我管理,减少住院和急诊就诊量,引导更多患者去社区就医降低了整体医疗成本。国家大力投入远程医疗项目,为什么一直应用不起来,造成大量设备闲置呢?基层医生开展远程会诊的动力又是什么?张铁山认为,远程医疗作为一种协同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系统只是沟通协作的手段和工具之一,远程医疗的本质问题是医疗服务问题而非信息技术问题,而大家都误把其仅仅当做信息化建设来做。

用户的需求很重要,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远程医疗遇到的最大难处是业务流程的完善和规范,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医疗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张铁山表示,过去都是技术在推动远程医疗,要想成熟发展,必须要将其转变为业务驱动,这个转变已经在发生,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事情本身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远程医疗同样如此。随着时间的发展、医生工作行为习惯与模式的转变,医生、患者、医院对远程医疗的认识培育,张铁山相信未来五到十年,远程医疗就会慢慢发展起来。

信息化是无止境的,信息化最关键的问题体现在应用上,张铁山始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情,他认为信息技术的改变和人的成长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作为技术人员,他只需埋头专心地去更新技术,认真体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而作为用户,他只需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尽可能的去应用,只有这样,技术与应用才能走的更远。传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用户抱怨技术,技术抱怨用户现象,这样彼此抱怨是不对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医疗服务体系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技术也永远不会完美,只有将技术与应用结合再将心态调整好,才会有不尽的完善。”张铁山笑着说。

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势不可挡

在医疗行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发挥着巨大作用,达到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它也体现在很多方面。“中日医院完整的信息化建设已走过三年,临床数据同样也积累了三年,目前医院所有临床数据已经完成集成工作。”张铁山介绍,数据挖掘是临床数据中心应用的方向之一,同时在患者看病过程中,临床数据中心还可以将各个系统的信息做到集中展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另外,未来医院将会基于临床数据做单病种质量控制和更高级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工作。

“目前,医院仍有很多有待完善的数据,数据的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要求医生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下按照设计好的框架完成所有字段信息录入是不现实的。在自然的情况下,从客观、真实、现有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临床知识创新的途径。”张铁山说。

一个医院的数据是有限的,如果将所有医疗机构的数据都收集起来再进行分析?结果会是什么样?当然,目前,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与共享仍有很多瓶颈待解决。“从技术层面考虑,我认为主要存在两方面,首先是架构层面,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直接互通,还是通过数据中心来互通、通过区域平台来联通、虽然国家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在实践中也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探索。另外就是语义不同,各医院之间的描述不同,A医院系统里的某个字段用红色表示,而B医院却用蓝色表示,这些虽然都有很多标准,不是标准制定的问题,而是实践走出来的。”张铁山表示,各医疗机构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家也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去解决,例如上海、福建等地已经有了相关构架的雏形,他认为,对于趋势性、规律性的东西,是任何人或物无法阻止其发展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实现。

未来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安全摆首位

几年来,中日友好医院一直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医院信息化工作重点。通过对信息系统持续建设、改造,形成了对医疗数据及时收集、处理、利用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医院各层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谈到未来一段时间中日友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时,张铁山从以下三方面谈起。

1、 信息安全。张铁山表示,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同阶段的重点命题。这个安全包括系统的稳健和病人数据的安全。五年前,大家或许只是为了应付需求去重视信息安全,因为当初的数据不是足够多,系统也很少,而五年后,数据无限增多,系统成倍增加,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信息安全的考验越来越大。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更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虚拟化的存储技术、更可靠的数据库技术,更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等。另一方面需要靠更加专业的IT资源管理队伍,用专业化、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庞大的IT资源的持续治理与管理,信息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从管理中要安全。

2、 以病人为中心,围绕服务,用信息化来实现更深度的流程优化。张铁山告诉记者,对于患者、医生、医院管理者,信息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发展趋势也是没有尽头的,医院可以做的就是反复优化,不断完善。让老百姓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如何看病更方便,流程更简便,让医生工作更规范、更高效,让管理者工作更精细化和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将随着需求而永远在路上。

3、 以医生为中心,以临床质量为核心,完善和深化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过去五年,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把管理系统全覆盖,基本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接下来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信息化支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下一步就是向临床系统建设深化。

写在最后

本科专业是医学信息管理,研究生他选择了卫生管理专业,最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工作的道路上,他更懂得医生与用户的想法和需求,深知技术的不完美,也清楚明白哪些技术亮点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应用。信息化建设最核心的一个要素是人才,而且是综合型的人才,而张铁山认为,现实中综合型的人才其实没有,有的只是综合型的团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团队要有医生、护士、医院管理者、IT人员,信息管理专家。

如何搭好医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如何将两方人员的心态抚慰好是每一位医院信息管理者工作中的重点。张铁山表示,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它不是简单的传递,它需要更多的是沟通与创造。在不完美的技术与应用下,“理解用户”需求、“跟踪技术前沿”、“推进技术与应用的持续融合”是张铁山对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传递的理念。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相关热词搜索: 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安全
网友热评中日友好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摆首位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