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移动医疗难以出现“滴滴打车”卖药模式
移动医疗难以出现“滴滴打车”卖药模式
  • 2014-12-10 10:10
  • 作者:村夫日记
  • 来源:村夫日记

随着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各类商业模式纷纷涌现,但模式再好也需要有变现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下,互联网医疗的盈利难度相当大。因此,各类模式纷纷把最终的变现通道聚焦到药品销售上。意图将药品销售作为打通产业链其他端口的有力武器,以为有了这一“现金奶牛”,就可以一统江湖了。

目前,无论是轻问诊的春雨医生还是类似阿里这样的巨头,都将卖药作为自己未来业务的主营方向。但卖药真的能为当下的互联网医疗寻找到突破口吗,网络卖药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医药电商受到最大的制约来自医院。中国医疗服务费用长期以来被人为压低,医院主要依靠药品来盈利,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医院,而非药房。目前,全国都在推进医药分开,但目前的医药分开只在医院内部进行,医院或者托管方仍运营着药房。虽然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药品仍是医院的主要收入之一,只是没有原来的那么高的利润。在这种现状下,如果指望医院将这些收入吐出来,显然难度是非常大的。

在这里,春雨和阿里分别走了两条不一样的道路。春雨希望未来能走C2B的反向团购的道路,根据用户的药品需求来直接和药厂沟通,获取一个较低的价格,以此来吸引用户。春雨的思维依然是电商的流量分发,通过平台聚集流量导入产品销售。这种策略在电商获得很大的成功,但在医药领域却未必奏效。用户的药品需求千差万别,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来确定。而且药品的需求非常急,不会有很长的耐心等待某一药品的团购达到一定人数。即使对慢病人群来说,药品的服用也有一个周期,并不是某类药就要永远服用下去,需要根据病情的发展进行调整。因此,春雨只能将目光定位在某些特定的功能性疾病,比如伟哥等。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规模的做大,也无法撑起一家高估值的公司。

比起春雨,阿里的战略显然要高很多。通过强大的政治资源,阿里首先在河北获得了电子处方外流的处方药销售权。阿里设计的体系包括用户的电子处方分发给平台上的各家药店,让药店抢单并最终促成交易,由药店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种模式在打车领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否适合药品电商?

打车模式要在药品电商领域获得成功,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竞争者、渠道和用户。

竞争者分为多个层次。首先,医院的药房是最大的阻力。目前阿里在河北的试点主要依靠行政的力量来压制医院,迫使他们将一部分电子处方外流到药房。依靠行政力量显然是无法长久的,而且只可能是区域性的,不可能在全国大面积复制。在医疗服务费用没有大幅升高的前提下,医院不可能放弃药品的销售。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除非中央政府强令各地医院全部剥离,药品电商的规模很难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即使未来医院的药房被完全剥离,病房中的药房是不可能剥离的,而病房中的药房占处方药销售的绝大部分。因此,未来的市场规模也不会有想象中的高。

其次,远程医疗带来的冲击。随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开设远程医疗以来,零售药店成为远程医疗的一个重要渠道。用户可以在药店完成就诊到取药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可能也不愿意再到外面去进行比价然后等待配送,毕竟这要麻烦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药房也将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再次,随着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的逐步进入,特别是全科诊所的发展。这些医疗机构主要依靠服务费用来盈利,药品不是他们的主营项目。所以,他们自己开设的药房的药价可能会很低。如果他们与药房联姻,完全可以绕过阿里,在他们自己的系统内就可以完成从就诊到取药的过程。

而就渠道来看,电子处方并不是渠道的上游,电子病历才是。现在国外的电子病历系统发展很快,日益成为药品广告的渠道。如果药厂同时控制下游的药店,只要价格具有竞争力,如果能与医院达成战略合作,也将获得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用户是最大的市场瓶颈。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求医问药的需要,但他们并不会使用网络。作为医药消费的主要群体,老年人不可能是医药电商的用户。在用户群不匹配的前提下,医药电商的发展会较难。反倒是与线下结合的模式会取得成功,特别是远程医疗与药店的联合是未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模式。

最后,医保支付也是一个很大的政策难题。目前,全国只有几个省开始试点网上医保支付,在医保不能线上支付的前提下做医药电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非常弱。

总体来看,打车模式并不适合医药电商领域。在业务量上不去的前提下,药店抢单等营销手段再好也无用武之地。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一个整体,仅仅布局后端的药品销售是无法获得发展的。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远程医疗  药品电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