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公立医院占比重近90%,应逐步改为公立医院大约占30%,40%—50%是私立医院,30%是民营医院。黄洁夫建议在医院领域也搞一个“211”工程,即2000家县级医院、1000家省市级公立医院、100家国家级一流医院,其他20000所由市场化支配的医院。
“公不公、私不私”,我们的公立医院是畸形的公立医院。”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将出任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昨日在开学典礼上上了“研究院第一堂课”,黄洁夫院长以“中国医院改革向何方”为题,结合了新一轮医改的成果和困难,分析了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瓶颈,认为改革深水区在医改上的反映就是医院改革不顺利。
“各地医改经验都不是完整的”
医改主要是医保、医药和医院三个部分,黄洁夫说,新一轮医改取得的主要成绩是在医保上,即政府拿出了更多的钱,95%以上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上都覆盖了医疗,形成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公立医院的改革进展十分不如意,也是最难的一环。
“我们现在经常讲改革深水区,深水区在医改上的反映就是医院改革不顺利。深水区就是要纵深发展,纵深发展就必会触及到体制上、结构上的矛盾,要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
黄洁夫说,全国许多改革的试点,如北京、上海、南京、宿迁、深圳、高州、神木、安徽等,各地经验就像一只大象,有的看到了大象的身体,有的看到了大象的尾巴,有的看到了大象的腿,但是没有一个地方的经验是完整的。“各地在产权体制下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革,或是医院运营模式,都有各自特征,但是都很难作为全国推行改革的样本。”
“公立医院不公不私很畸形”
黄洁夫说,传统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应当是政府全额拨款,如今不管在发达国家(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公立医院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政府支持,就拿香港来说,政府投入占公立医院收入的87%,“这才叫公立医院。”
“我们的公立医院是"公不公、私不私"。”黄洁夫说,香港的公立医院收入,政府补贴占到87%;印度的公立医院,政府补贴占到91%,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可我们的公立医院是畸形的公立医院,医疗和药品收入加起来占到90%,即“医院90%靠自己挣钱”,“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按香港来办公立医院是办不成功的”。
黄洁夫说,以药补医是医院的一个弊病,但“一定要解决,但是解决不在医院管理层面,而是在政府层面”。黄洁夫直言,我国公立医院是占到绝对垄断地位,医院非公非私,既非真正市场化,也非真正行政化。在市场化情况下,按计划经济政策去办,造成了行政垄断,效率低下。
“医院是越办越大,超万人的门诊医院比比皆是。有数据统计每天有5万人在一些大型医院里流动,有医护人员,还有后勤人员,这样的医院很难成为群众放心的医院。”
各地公立医院改革经验不完整
2011年,我国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程,在各地展开,其中将以药补医作为一个突破口来解决。黄洁夫表示,以药补医是医院的一个弊病,但是不是体制上的问题,以药补医一定要解决,但是解决不在医院管理层面,而是在政府层面。“医院90%靠自己挣钱,挣钱总要有个来路。”
黄洁夫表示,目前全国各地有许多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包括北京、上海、宿迁、深圳、高州、神木、子长等,它们的经验就像一只大象,有的看到了大象的身体,有的看到了尾巴,有的看到了象腿,但是没有一个地方的经验是完整的。没有一个地方的经验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我感到这些地区的优点和缺点都很不全面,有的对产权体制进行改变,有的对管理模式做出变革,都有自己的特征,但都很难作为全国推行的样本。”
“没有人才自由流动,民营医院起不来”
“公立医院投入不足,法律的支撑不够,民营医院也不在一个好的发展状态。”黄洁夫说,许多民营医院欺瞒哄骗,其实是它并没有一个很公平的人才和资源市场环境。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医院,虽然现在政府投资都建设得很漂亮,但还是没医生愿意去。
“所有一流的医护人才都向着三级医院去,导致投入很大的基层医院硬件好但软件不行。”黄洁夫将此归结为没有解决人才问题,“没有一个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民营医院是发展不起来的,必须令它变成医生是自由执业的市场化形式才行。”
黄洁夫认为,现在公立医院占比重近90%,应逐步改为公立医院大约占30%,40%—50%是私立医院,30%是民营医院。他还建议在医院领域也搞一个“211”工程,即2000家县级医院、1000家省市级公立医院、100家国家级一流医院,其他20000所由市场化支配的医院。
“县级医院是在下游,而国家级医院是在上游,上游不改革不治理,只治理下游是改革不好的。要上中下游一起改革才能够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局面,如果只治理下游,上游是泛滥成灾的。”
“我感到这些地区的优点和缺点都很不全面,有的对产权体制进行改变,有的对管理模式做出变革,都有自己的特征,但都很难作为全国推行的样本。”黄洁夫说。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