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有媒体发出手机看病是否靠谱的讨论,指出移动医疗应用市场前景良好,但仍面临政策监管制约、盈利模式不清、用户认知度低等瓶颈。总之,讨论的结果是,移动医疗纵有百般好,但就目前来看诸多难题待解。其言外之意,移动医疗犹如水中之月,看着漂亮,但却捞不起来。
标签:移动医疗
身体不适去医院?您可以先问问您的手机!这不是玩笑。点点手机,全国三甲医院的上千名大夫就可在手机的另一端为您提供在线诊疗。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移动终端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创新医疗APP(APP是Application的简称,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为百姓提供着更为便捷的医疗资讯和诊疗服务。
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国内目前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所谓移动医疗APP,指基于安卓、苹果等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医疗类应用,主要分为5种:医药产品电商应用,如提供药品介绍和购药服务的“掌上药店”;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如“杏树林”;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如“春雨掌上医生”;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如“就医160”;细分功能产品,如测量心率的“春雨心镜”等。
据了解,针对特定的医疗机构,市民在广州看病挂号,甚至缴费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现,近期广州市还将有十多家三甲医院开通此服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大城市上医院看病是一件耗时耗力、极为痛苦的事。在就医难的背景下,移动医疗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就诊便利,也为医生带来了更多收入。
不过,近日有媒体发出手机看病是否靠谱的讨论,指出移动医疗应用市场前景良好,但仍面临政策监管制约、盈利模式不清、用户认知度低等瓶颈。总之,讨论的结果是,移动医疗纵有百般好,但就目前来看诸多难题待解。其言外之意,移动医疗犹如水中之月,看着漂亮,但却捞不起来。
事实真是如此吗?表面上看似乎有点道理。通过手机问诊看病,仍然是“隔空看病”的一种,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这种模式仍然对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隐患。有专家就指出,网络如果是提供一般的咨询服务,那确实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而且发挥了导医的功能,让患者可以到更适合的医院去看病,这都是网络的优势所在。但是如果涉及求医问药的具体问诊,那么网络的隐患非常多,可能出现错误诊断耽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医生误诊,不仅对患者带来伤害,而且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医生甚至也会遭遇到诉讼以及索赔。
此外,如果是网上医生给出了处方或者病情诊断,还涉嫌非法行医。按照医疗管理条例里的规定,医疗卫生服务必须由医疗机构来提供;即使是医疗机构合法,医疗服务也必须由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生来提供。两条中如果违反任何一条,都属广义上的非法行医。
但笔者以为,上述理由都不能成为唱衰移动医疗的理由。目前国内社区医疗不发达、专业医院的接待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医疗体验不佳。而这正是移动医疗APP在短时间内能积攒起相当人气的现实原因。移动医疗不但打通了病人与医生的互动渠道,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合各地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唱衰移动医疗,而是应该更好地去发展、引导它,使现代的工具可以更好更快捷地为大众服务。
在当前“看病难”、“看病烦”的背景下,移动医疗能否带来一场就医革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笔者认为完全有可能,但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首先,卫生主管部门、顶层设计者还有我们的院长都需要在观念上有本质的转变。而法律的保障也很重要,政策和法律是网络问诊的生命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拇指医院”的智慧医疗模式确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和看病烦,然而信息化的投入不是一个小数目,能否推广,需要医院决策者的决心。
其次,要想让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必须破除政策和监管风险。在艾媒咨询的调查中,85.7%的受访用户希望提供电子病历功能。但电子病历是否可以跨医院开放,目前在政策上还是空白。而在线诊疗是否触及非法行医界限,远程医疗纠纷责任如何认定、如何监管,这些也都迫切需要明确的答案。
此外,目前传统医疗利益链尚未打破,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终端厂商“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合力,移动医疗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尽快探索出一套良性的盈利模式。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