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智能医疗离现实有多远?信息壁垒是最大障碍
时间:2011-01-21 10:51 作者:佚名 来源:文汇报

智能医疗离现实有多远?信息壁垒是最大障碍

    [导读]在张志愿看来,推行“智能医疗”,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在全方位的医疗体制改革基础之上:“现在的‘医联工程’就是智能医疗的一种探索,但是从其目前提供的功能上看还比较局限。”张志愿建议,不妨在一、两个区县先行试点:“先建立小范围的智能医疗网络,待时机成熟再慢慢铺开。”

    标签:智能医疗信息壁垒

    不必东奔西跑、不必早起排号、也不必怀揣病历卡,只消走进离家最近的那家社区医院,调阅出自己的电子病历,立刻就可享受到自己心仪的“三甲”医院专家的远程诊疗。在人大代表袁欣的脑海中,这是未来上海实现“智能医疗”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
        
    然而,这样的智能医疗距离现实还有不短的距离;而阻隔其实现的却不是技术。 
        
    “智慧城市”需要智能医疗 
        
    此次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贝尔掌门人袁欣递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推动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发展的建议》:“智能医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了传统医疗的覆盖能力,节省了传统医疗方式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能有效缓解老龄化带给整个社会医疗系统的巨大负担。同时,它作为全社会泛在网的一个子系统,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有机构成。”
        
    在袁欣看来,上海的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亟待升级,选择智能医疗领域作为切入点,可以达到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效果:“智能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用户基础群大,一旦成功实施,必会促进服务产业升级,而物联网、云计算这些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实践,也会反作用促进智能医疗领域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从市场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方面上考量,上海也拥有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智能医疗的条件和环境。” 
        
    “智能化”缺的并非技术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袁欣发现,要开展智能医疗,上海缺的并非技术:“我10年前去泰国考察时,那里的医院已经电子联网了。现在上海很多医院也有所谓的智能医疗,但那些资源共享大多停留在院内,医院与医院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病患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即使医院名气再响,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这样的资源浪费普遍存在,就是因为相关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
        
    袁欣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起一个各关联要素方联动的平台:“这一平台可针对智能医疗各关联方进行常态化调研和分析,构建沟通渠道,理清利害关联,形成智能医疗产业总体规划目标和思路。”

    袁欣认为,在建立智能医疗系统中运营商的作用也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可以通过运营商平台整合现有医疗信息平台,努力调动国内外核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积极性,为智能医疗平台投入更多技术研发力量。” 
        
    先开张小范围智能医疗网 
        
    对于智能医疗的前景,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人大代表张志愿同样看好,但多年身处医疗工作第一线的他坦言,要想在近阶段发展智能医疗,时机恐怕还不够成熟:“智能医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考虑患者利益的基础上还需要协调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冲突,筹划建立统一的技术平台。在现阶段的医疗体制下,大多数医院还是各自为政,‘以药养医’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启动智能医疗,老百姓不再舍近求远地看病,那肯定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在张志愿看来,推行“智能医疗”,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在全方位的医疗体制改革基础之上:“现在的‘医联工程’就是智能医疗的一种探索,但是从其目前提供的功能上看还比较局限。”张志愿建议,不妨在一、两个区县先行试点:“先建立小范围的智能医疗网络,待时机成熟再慢慢铺开。”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没用 垃圾文章

    相关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智能医疗信息壁垒
    网友热评智能医疗离现实有多远?信息壁垒是最大障碍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