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论城乡居民全覆盖社保体系构建对策(1)
时间:2010-08-16 10:39 作者:彭光伟 来源:重庆日报(重庆) 

论城乡居民全覆盖社保体系构建对策(1)

[导读]重庆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笔者找出四项症结,从多角度出发,强化保障,注重服务管理,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大提升”。

标签:社保城乡全覆盖

内容导航:
 第 1 页:找准“症结”,破解瓶颈制约  第 2 页:突出重点,不断完善机制
 第 3 页:强化保障,注重服务管理

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解决全市群众关心的十大民生工程,其中构建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笔者认为,加速推进这项工程,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必须正确分析当前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服务管理,拓宽保障渠道等方面入手,真正搭建起“无障碍”民生平台。

找准“症结”:破解瓶颈制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零障碍”

近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社会保障城乡发展不均衡。一是制度建设不均衡。目前我市面向城镇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与此相对应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却发展滞后,少数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二是执行标准不均衡。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比城镇低保标准低,农村特困户救助标准低于城市低保标准。三是参保人数不均衡。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区县农村低保参保人数仅占本地农业总人口的10%左右,且保障项目不均衡,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少且保障水平低。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保障项目没有全面推开,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特别是农村的实际覆盖率较低,多数区县农村低保“应保但未尽保”。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大部分属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部分相对贫困人口、生活困难的外来民工以及城镇的灵活就业人员、城镇非就业人口、城镇无工作人员等均未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内。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一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如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存在差距,农村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等。二是保障制度设计统筹规划不够,缺少保障项目具体目标的设定以及长期规划。三是保障制度激励措施不健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吸引力不大,如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灵活就业人员,雇主和雇员本人参加社会保险都缺乏吸引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保障功能扭曲现象,多数贫困农民由于交不起入院费,就“小病不医,大病不住院”,严重挫伤了农民对新农合医疗保障的积极性。

共3页: 1 [2][3]下一页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没用 垃圾文章

相关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社保城乡全覆盖
网友热评论城乡居民全覆盖社保体系构建对策(1)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