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田思雨表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及总体规模在近年呈现了较大增幅。“虽经历多年改革,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仍存在不少深层问题机构众多但医疗资源分配布局欠合理性,城乡差异较大;行业发展缓慢,缺乏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人均医疗服务供给偏低。”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医改重心由之前的“基层”上移至“公立医院”。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新一轮医改中,无论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扩展,所涉问题更加繁杂。
医改推动下,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究竟如何?未来还会呈现哪些特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清科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田思雨。
田思雨表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及总体规模在近年呈现了较大增幅。“虽经历多年改革,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仍存在不少深层问题机构众多但医疗资源分配布局欠合理性,城乡差异较大;行业发展缓慢,缺乏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人均医疗服务供给偏低。”
田思雨分析说,这些现象的产生及存续,或源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等现实情况的积累,或源于政策、体制的缺憾及执行力度的薄弱。针对此类硬伤及发展短板,新医改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既“扶弱”又“控强”,鼓励多元医疗机构的并存发展。
在“扶弱”方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鼓励加大开发非公医疗机构以及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在信息化、医生及后备力量等方面进行保障。与此同时,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各方优秀资源进驻。“控强”则表现在针对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医院数量和布局持谨慎态度,提出对此需合理确定并严格管控建设标准、规模及设备配备等。
另外,此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民营医疗机构则持续表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以机制灵活的专科特色门诊及卫生所居多,并普遍分布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田思雨认为,2012年新医改的出台在打破公立医院资源垄断方面提出了良好开端,而在具体执行力度上则需多方进行监督与执行配合,譬如完善民营医疗机构评审体系等。确保“公立”与“民营”的公平竞争是医改执行过程中需重视的问题之一,对多元医疗机构所在市场环境进行规范不仅可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医疗服务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良性竞争的展开及有效持续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宝贵的“入场时机”。
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发展有哪些具体特征?投资的潜力在哪里?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有三方面的变化。
首先,专科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价值依旧可圈可点。2011年起,我国医疗领域投资趋向的细分医疗科室主要集中于齿科、体检、医学美容等特色专科,新医改的出台更令投资及设置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入场壁垒”有所降低,为各类专科及中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赢得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包括眼科、妇幼、口腔、体检等。
其次,医院托管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显现。国务院于2009年医改中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之后,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医院托管”更加频繁地出现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这种新型托管方式将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了适度分离,大大促进了托管方与被托管方双赢局面的产生。在政策明确支持的有利形势下,“医院托管”也不失为一个社会资本进驻医疗服务领域的良好契机。
最后,第三方诊断等医疗外包服务机构逐渐被资本市场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诊断在我国由来已久,但缺乏相应的积极发展。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医改政策推动了诊断外包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医院甚至区级医院都对病理诊断服务外包产生了浓厚兴趣。田思雨认为,医疗诊断外包服务及其可观的市场空间在今后也将得到延展。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