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01 15:05
- 作者:佚名
- 来源:腾讯科技
主持人:感谢张女士,您的话让我想起,之前互联网企业有在做数字医疗这方面,有走在前面的,比如谷歌,但是其在年前关闭数字健康的业务。张总,移动健康是数字健康的延续还是革新,怎么避免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而倒闭的可能性?
张锐:我觉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探讨一下。什么叫实际问题呢?我们看一下有的客户端帮助人们去健身,这是不是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客户端,可以帮助人戒烟,这是不是实际问题呢。我觉得不是移动互联网不是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要看对这个问题如何定义,如果健身、养生用移动互联网来做的话,可以提到很大的作用。刚才提到的企业有一个问题,给在座的人一个客户端,给你一个数据,不知道这个数据有什么用,这个企业关闭还是没有给用户动力。
姜志熹:并不是说Google做的事情或放弃的事情这个事情就不可行,比如腾讯也放弃过一些机会,但是很多小公司冒出来,成为了很大的公司。总体来说的话,比如从VC角度是非常认可这个领域,但是从一般人的使用体验,包括平常我用春雨,我今年过年回家给春雨做了一个服务,觉得很贴心,不用排队去挂号了,我觉得这是解决实质问题,不用去挂号了。
主持人:谢谢几位嘉宾,其实大家刚才强调的是用户对移动健康是有硬性需求的,咱们聊创业,不能避开一个问题是怎么盈利,张总,您是怎么想把这种硬性需求转化成收入?
张锐:这个问题特别尖锐,医疗互联网在很早以前,大家都评论医疗互联网是一个比较好的领域。但是我们在国内,看到在医疗互联网领域里面做到实际领域,这中间肯有一个环节。既然用户的需求这么刚性,为什么不能把刚性的需求转换成实际的利润呢,我自己理解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个视野的问题在里面。在互联网上面凡是成熟的盈利方式,一定会在现实当中有现实的镜像。我们看B2C也罢,或者其他的领域也罢,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现实的镜像是呼应的。但是医疗互联网里面因为政策的限制,一直没有现实的镜像去对应。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在医院里面挂号费,现在是5块钱,据说有4块钱交给卫生局。这里有一个现实镜像,网上是不是也提供5块钱的服务呢。网上就不会提供5块钱的服务,为什么?这个利润太薄,而且从一个用户讲,我在拿什么东西来购买服务,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资产,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的生命与健康。对于我这样资产的管理,用网上这种行为来做的话,我觉得有点担忧,所以在医疗这个领域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中国现实的问题导致,包括中国的医疗结构和体制的问题,在美国这个问题好很多,所以我觉得美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对清晰一些。我想,我找到了一些方法,但我知道能不能成功,要试一试。
主持人:接着这个问题继续问,聊收入肯定离不开用户,归根到底就是赚谁的钱?现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群体都是一些年轻人,相对这些年轻人来讲,身体相对较好,他们可能对健康资讯需求是比较少的,比如像我们同事,每天加班很晚,都是不关注自身健康的用户,你是怎么把这些年轻人转化成您的用户?
张锐: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我出来创业的时候,我的一个老领导就泼冷水,说,张锐,你这个事情肯定不行。我说,为什么呀?智能机的终端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生病几率少。年轻人也是有健康意识的,或者说,智能机的用户都是有健康意识的,我们这边总结了三条规律,因为最近用户刚刚超过一百万,接下来会会发布一些有趣的数据。
第一、女性比男性更有健康意识,至少从我们的用户数据上面来看。
第二、收入较高的人比收入较低的人有健康意识。
第三、我确实没有地域歧视的想法,我发现中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的人有健康意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找不到答案,从数据统计来看确实如此。
我们从有健康意识者来看,大部分是智能机用户。我跟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一个年轻人从上学到工作,他的健康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觉醒的呢,突然有一天说我要关注我的健康,什么时候开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时候?我们找到了一个点,男性的话是从妻子怀孕的时候开始萌动有健康意识了,如果女性的话是自己怀孕有健康意识了。现在按照中国普遍的年龄是20多岁,这些人都是年轻用户,这个健康意识跟年龄关系跟智能机的关系是相当贴切和柔和的。
主持人:您觉得移动健康会解决这方面的需求,甚至是挖掘激发这些人的需求?
张锐:这个需求以前是成立的,只是以前满足这个需求的管道比较狭窄。举一个场景,比如说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张主任是专家,对新生儿的护理就需要专业的知识,初为人父母一切都很惊慌,像张主任手下有很多新生儿保健、保育的专家,他们就可以提供互联网的方式,为新生儿父母提供合理的咨询,这个需求本来就成立,但是以前不知道怎么办呢。很多时候来自于不正确的知识,比如我知道做月子期间不能洗澡,张主任这个说法科学吗?
张琪:没有说这个是科学的,只是一个生活习惯。
共11页: 上一页 [1][2]3 [4][5][6][7][8][9][10][11]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