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移动健康可在数据采集等4方面有所为(11)
移动健康可在数据采集等4方面有所为(11)
  • 2012-03-01 15:05
  • 作者:佚名
  • 来源:腾讯科技

观众提问五:我是移动互联创业的,我有一个想法,能够把中医的诊断理论用在移动应用开发里面。比如说这个望闻问切,其实这个东西对应到智能手机的各个功能上面,比如说拍摄功能,就是望。闻就是很多的气温的识别的传感器,大家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的一个想法,能不能利用中医的理论,然后结合移动互联的开发技术做一些人工智能的东西,做一个有益于大家的系统,远程的医疗系统。我想张总从技术方面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个难度可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或者说这种价值和技术投入的成本,他们之间会是一个什么关系。

张锐:我觉得会有人做,你这个角度特别有想象力,给了我一些灵感。但是没有春雨可能不会做这一个,尤其是依据中医理论来做的事情,我们可能不太会做。跟我们团队的价值观有一定关系,对中医理论我们持一个相当保留的态度,但我们对中医的疗效、中医的效果、中医的一些实际功效,我们还是比较赞同的。比如说我这边也提供一个创意,我们想过做一个客户端,叫偏方点评。有一些偏方确实是有用的,这是有实践效果的。但是作为我们春雨这样的效果,我们不会鼓吹偏方的神奇,我们放出来让公众去评价。至于这个东西的理论是什么,你看西医有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我们接受。但是有一些理论我们不太接受,阴阳五行,我个人不太接受,所以我们近期不会做这个事情。但是你的恩想法非常有想象力。

观众提问五: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医疗系统?

张锐:这个有。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美国已经开始用iPhone的摄像头,再加上一个简单的工具,能够测量肤质。这个就跟望一样。还有一些设备把听诊器放在手机上面,来做一些听诊的东西,但是我不知道这个东西靠谱不靠谱,我觉得有想象力,但是不知道会怎么样。

张琪:我觉得刚才说的这些,比如提到中医的望闻问切,很多方面是主观的。一个主观的东西,你如果一定把他量化来套在某个诊断模式上,我觉得还是蛮难的及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有个体的特异性,一定是个体化的。对于诊断和治疗也是个体化的,并不是说用某一个治疗方案或模式把这个疾病治愈了,不是这样的。而且每个人对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对药物的敏感也不是一样。所以不是刻板地把某个模式套在临床应用当中,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治疗一定是个体化的,一对一个体化的沟通与交流是特别重要。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共11页: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查看全文]
标签:移动健康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