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称,2011年,人年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额将达到300多亿元。
一年300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秦司长眼里,觉得不少。所以,我们才从这番言论中,感到一种“成绩表达”的意味。特别是秦怀金称,截至2010年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达到48.7%和38.1%,超额完成了2010年医改任务目标。看到这个所谓的健康档案,人们很迷茫,不知这个档案在何方,也不知这个高比例的数字支撑点在哪里?
这至少该触醒两根神经。一是公共投放的资金效率问题。人均卫生费25元,当然不多,但我们对公共财政投入到卫生领域的监管欠缺更感忧虑。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2010年2月,全国各级财政已为医改一年支出3902亿元。短短一年时间投入近四千亿的财政资金,这个投入力度可谓空前。但卫生部长陈竺曾直言,当前医改各种工作不平衡、不协调,有四成居民不满当前医疗服务,看病难问题仍未缓解。于是在“后医改”时代,提醒我们:只有“钱”进,没有“管钱”和问责跟进,要收获新医改佳绩仍是不易。
另外,还应触醒社会的公平神经。这边是五旬村妇“自剖放腹水”,那边是某些干部病房不仅费用全报,还可能“生病赢利”。所以,要改变当前医卫资源配置不公与财政投入失衡与失监的局面,需要我们的制度来一次壮士断腕的意识革新,制衡和监督好医改的资源分配,尽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