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保健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保健体制之一。加入医疗保险后的公民和永久居民持“健康卡”(一张带有照片的医疗磁卡),看 病、诊疗、化验、透视、手术、住院都可享受免费服务。但这个足以令加拿大人自豪的体制,近年来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最让百姓头痛的问题是候医时间太长。
看不起病的没有
一般而言,加拿大人不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加联邦政府1984年颁布了“加拿大卫生法案”,首次从法律上对医疗保健制度的内容、功能以及联邦政府和地 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利,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医疗保健的立法、政策制订和监督以及提供宏观性指导,而医疗保健的日常服务则由各省、 区自行负责,费用则由联邦和各省、区分担,联邦政府每年从国家税收中直接向各省、区划拨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医院基本支出。
法案制订了加拿大全民医疗五大指导性原则。除全民享有、方便享有之外,还包括服务广泛的原则,即涵盖常规医疗服务、急救、公共卫生、怀孕、艾滋病和其 他性传染病、精神疾病、死亡等;不分界域的原则,即健康卡可在加拿大全国使用;公家管理,即联邦政府负责拨款,监督各地方的服务,务求维持全国有统一的标 准。无论哪一个省、区,若违反以上五项原则中的任何一条,都将受到联邦政府削减拨款的惩罚。
在受保范围、受保人资格和手续等方面,加各省、区医疗保险的范围略有差异。在有些省、区加入医疗健康计划完全免费,有些则要交一定的保费,费用多少视 申请人(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经济困难的可申请保费补助。尽管具体规定略有差别,各省、区医疗保健制度保障每个公民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包括看医 生、住院、化验检查等服务。不受保的项目包括单人房或双人房等高于普通病房的医院服务费、电话费、私人护理费、出院时带回家的处方药物、整容外科、针灸、 心理试验、非正统的医疗服务以及牙科服务等。
为解决老年人、困难家庭、申领救济金者等的用药问题,各省还专门设立了各自的“药物保险计划”。此外,加政府还鼓励各公司或机构以集体福利的形式参加 医药保险制度。对于免费的全民医疗保险所不能涵盖的医疗服务,则需选择非政府提供的医疗健康保险。
等不起的太多
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健,作为最主要的一项社会福利,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体制也并非完美无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一些体制性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医疗开支暴涨,各省、区的医疗支出平均每年以10%甚至更高的速度递增;医疗设备落后,一些医院的X光机、核磁 共振设备等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平;供需矛盾突出,加拿大人候医时间之长令人震惊,病人怨声载道,甚至还把政府告上了法庭。
加拿大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初步诊断后再把病人转给专科医生。所谓候医时间,就是在看完家庭医生到接受专科医生治疗之间的等待时 间。据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2008年的一份报告,加拿大人全国平均候医时间为18.3周,做个CT、B超等检查的全国平均等候时间为4.8周。今年初,美 国就奥巴马医保改革法案展开全社会大讨论时,反对者曾以一位深受候医时间太长之害的加拿大老太太的亲身经历,拍了一个广告短片,强调“千万不能改成加拿大 那样!”
究其原因,一个直接的因素是,上世纪90年代,加联邦政府为削减超高的财政赤字,大幅削减了联邦政府向各省、区划拨的医疗经费。之后联邦与各地方政府 在医疗经费各自承担份额的问题上一直没有谈拢。其实,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管理不善,漏洞太多,资源浪费严重。举例来说,因为是公费,很多人动不动就看急 诊,要求住院(提供伙食),并迟迟不出院。再就是人口老化,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目前加拿大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用已经占到了加医疗总开支的一半左右。药 品价格上升也是个重要因素。据统计,过去二十多年来,加药品价格上涨了十几倍,医疗开支中药品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医生的费用。
近年来,关于如何对加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有的建议实行用者付费,以缓解政府压力;也有人倡导医疗双轨制,充分发挥私人医疗机构的作 用,使人们可以得到更便捷的服务。而在全国范围内,反对双轨制和用者付费的呼声更高。但加拿大医疗体制进行改革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