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医疗信息化“风华正茂”
时间:2010-01-12 11:13 作者:刘杰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医疗信息化“风华正茂”

[导读]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年了,从诞生到发展,它没有那个阶段如今天这般大放异彩,受到众多瞩目。“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特别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第一次被写进了医改方案中,这是值得高兴的。

标签:医疗信息化

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年了,从诞生到发展,它没有那个阶段如今天这般大放异彩,受到众多瞩目。“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特别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第一次被写进了医改方案中,这是值得高兴的。”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感慨万千地说。

这是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奋斗的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与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一同成长、见证它从起步到辉煌的过程是值得庆幸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资深人士杨国学这样认为,他目睹并参与了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中的多个重大事件。1996年,还在IBM公司的杨国学参与了北京医院HIS系统项目,包括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IS),这是国内最早的LIS系统;1997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睹第一个医生工作站上线;1996年至1997年,支持卫生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改革,参与了医疗保险“两江”试点的扩大试点;1998年,迎来了医药领域内药品流通改革,杨国学参与了河南卫生厅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系统的实施,并亲历2000年“卫生三项改革”之一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潮起潮涌。

在这些重大的信息化事件中,给杨国学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医大一院”)的项目。时任医大一院院长、现任卫生部副部长的马晓伟在1996年规划医院信息化时,在国内率先利用HIS系统的网络化功能及信息管理“一点录入,多点共享”的原则,将传统门诊大厅集中挂号分布调整为按科室分区域设置挂号窗口,将“病人在楼内跑”改变为“医嘱及医嘱执行结果在网络上跑”……真正实现了以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以信息共享实现资源共享。在创造性地解决“门诊三长一短”(当时信息化的关注热点)的同时,通过信息化突破了服务资源(旧门诊大楼空间局限)的瓶颈。医大一院借助医疗信息共享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服务流程再造,不仅提高了自身服务水平,改善医患关系,进而更推动了一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国建设高潮。

信息化建设的蹒跚起步

杨国学介绍,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早期的特点是,投资主要面向医疗机构,通过 HIS、CPOE、PACS/RIS、LIS等基本业务的信息化,实现医疗临床前台业务的自动化,同时在相关业务部门范围内实现业务数据采集和业务流程规范化,生成相应业务报表。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客户与实施商面临的困惑都不少。杨国学回忆,当时医院信息系统实施难以进行大规模、快速客户化定制,更不支持业务需求的变化。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无法交流,宛如大海里的一个个孤岛。信息孤岛的形成和信息化初级阶段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在我国医院信息化开始之初,信息系统的开发、引进基本都是围绕着单个的业务、目标进行的。比如HIS系统、还有门诊信息系统、PACS、LIS,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并不会统一考虑到数据标准或者信息共享的问题,正是这样追求实用和快速发展的目标导致了信息孤岛的产生。当时的信息系统被作为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的工具,而采集后的大量有效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然而,2003年SARS爆发开启了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SARS后,促进卫生信息共享成为卫生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的头等大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推动寻求解决方案实践扩展到区域信息化和医疗服务以外领域。

“1995年北京医院上马HIS系统时,市场上仅有IBM、众邦、军惠等几个相对大规模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杨国学回忆道。伴随市场需求深化和市场相对成熟,现如今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开发商和全球性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始进入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携最新的解决方案加入到这一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商业舞台。

进入茁壮成长期

医疗卫生信息化实践从“数据采集”发展到“数据利用”是IT技术落实到应用层面的必然趋势。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2008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ERP一期工程的成功上线,这是将医疗临床业务自动化与医疗支持后勤业务自动化相互协同运行的一个标志。

ERP原是指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企业效率化经营的目标。尽管医院运营同生产性企业不一样,但医院复杂的后勤管理迫切需要能对医院后台资源有效配置的工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谈到医院上ERP的初衷时说:“以前医院关注前台医疗业务,借助HIS系统将看病的流程进行电子化,医生服务病人的效率得到提高,而后台业务系统则成为医院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没上ERP前,医院或科室核算成本都是延后的。院长或科室主任对当月成本无法进行统计,更谈不上控制和管理成本了,透支或亏损是一笔糊涂账。ERP系统的存在,为计算准确的运营成本提供了系统准备。

下一阶段,基于IT技术建立起来的决策支持、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等系统,将进一步为医院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起到“监管”和“节省”的作用,即从“记成本”到“省成本”的成本信息化管理时代到来了。

如今,深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余年的杨国学深刻感到,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期望已从医疗业务层面转向了战略层面:一些机构开始将发展战略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化规划融合,一些机构信息化投资重点已从业务自动化转向决策自动化。

面对最终客户的转变,IT系统提供商们应及早做好准备。杨国学说:“用户需求决定供应商及其产品的市场定位,而不是供应商的产品决定用户需求。客户在选择产品和解决方案过程中,应从业务目标和管理模式着手,坚持需求导向。”

他断言,伴随信息化分工的具体化,供应商队伍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或再分工:一些供应商成为信息化的总集成商,基于通用方法论为客户提供跨越异构数据孤岛、屏蔽信息基础设施复杂度的总包集成服务;一些供应商则转型成为专业化的业务流程构件产品提供商,为行业信息化提供规范化的第三方软件产品或功能性组件产品。

诚然,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必然要倚重一支成熟而专业的IT供应商队伍。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没用 垃圾文章

相关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医疗信息化
网友热评医疗信息化“风华正茂”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