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来促进医卫信息化建设这还是第一次。从政策制定来看,从国家层面还是医院层面,都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价值。
标签:医卫信息化
新医改对医卫信息化意义重大
《意见》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在薛万国记忆里,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来促进医卫信息化建设这还是第一次。从政策制定来看,从国家层面还是医院层面,都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新医改方案对于促进医院信息化在理论和政策上给予了巨大的推动。
虽然新医改方案在三年内会带动8500亿元的投资规模,但涉及到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力量,薛万国认为主要靠医院。对于医院来说,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对病人的服务质量是天然的驱动力;来自政府的投入更多地会用于包括网络、数据中心、医保等共享的信息化基础建设。
《2003-2010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医院每年将毛收入的1%——3%用于信息化建设,但薛万国了解到,很多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指标。而新的医改方案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实现思路,会促使医院的信息化投入逐步上涨。
医院信息系统应声需变
新医改要求加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更加涉及到医院管理方式的变化,这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目标上来。
薛万国认为,对于医保机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信息系统的接口必然要发生变化;医保人群的变化、医保付费规则等方法的变化,使得相应系统的功能都要进行调整。如果要实现单面付费,医保对某种病最高可报销多少钱,在系统中需要设置好,由信息系统实现辅助报警或提示;用药范围发生变化,基本用药目录出台后,信息系统内的用药目录也要修改,由系统提醒医生哪些要属于基本用药目录范畴,哪些不属于,免得医保拒付情况的发生。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都是以前在不同的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厂商和产品各自单独建设,为了实现信息的实用共享,系统改造要如何进行?薛万国认为,通过市场化手段,由医院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厂商的信息系统是比较合适的途径,但要实现互连互通,关键是要建立标准。这样的标准化并不意味着要把各个医院或各个厂商的系统进行很大的改造,只要实现对外的统一,实现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互联、医院和医保的互联,内部系统可以自行定义。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三个统一: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而在前些年医院信息化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新医改的目标则是建设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实用共享就要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其基础就是统一标准,同时医院自身信息系统还需要符合一定的功能规范,对医院内部的流程、制度以及和信息系统相关的地方做一些约定。
就医体系理顺信息技术做支撑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看病难看病贵根本来自于医药资源上的制约或者管理上的制约,专家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人们都挂专家号的话,必然引发资源紧张,这是任何技术手段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现有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窗口挂号即使全都改成网上挂号,患者照样还去抢号,并没有解决根本的资源紧缺问题。所以薛万国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管理制度上解决,把就医的保障体系理顺。
在体系理顺过程中,信息技术还只是个技术手段,可以达到帮助体系理顺的目的。新医改是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就医体系:让患者先到社区就诊,如果有需要由社区转到大医院,诊治之后需要康复的患者再转回到社区,这样的分级就医模式就涉及到信息共享的问题。
如果信息不能共享,病人在社区看不到医院的资料,转诊到医院也查看不到社区的检查资料,势必会影响到医疗质量或费用。信息如果能够实现共享,技术手段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后,患者在社区进行一系列检查,之后可以把这些检查标本送到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对标本进行专业分析后,社区医院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结果,这就是一个合理的就医体系。
当医药资源通过新就医体系进行合理化理顺后,医院就可以有条件开放一些更加方便的手段,比如排队挂号和网上挂号并行,社区转诊由社区的医生向专科医院约时间,或者患者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向医生约时间,尤其是外地病人,在当地可以约好就诊时间再到北京来看病,真正地达到方便患者的目的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