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珞珈带领他的团队,对最近3年(2008年~2010年)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统计摘编》和去年公布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中的权威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和系统总结,从中寻找医改3年变化的轨迹。
内容导航: |
|
费用仍较低
对中医院该有合理补偿
【数字变迁】最新数据显示,公立中医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37.53元,比医改前增加36.23元;出院者人均医疗费4878.33元,比3年前增加1158.44元。目前,公立综合医院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73.82元,比中医医院高26%;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为6525.62元,比中医医院高34%;公立中医医院人均年业务收入18.84万元,比2007年增加6.82万元,比综合医院少7.4万元。
【一线感受】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大夫晏军发现,近年来,来该院诊治的患者虽然只多不少,但开始抱怨“看中医也贵了”。于是,他留心进行了比对。以他治疗最多的慢性支气管炎为例,目前开饮片一个星期大约需要110元,这在3年前大约只需要六七十元;但是如果开西药,则要150元以上。“由于整体物价水平提高、中药材价格飙升,开汤药确实比以前贵了不少。但相对于同样攀升的西药价格和患者收入水平,汤药还是更划算。”
晏军说:“北京市所有三甲医院都是人满为患,但中医医院大夫的收入水平却是中下游,最好的也不过是中游。”
【专家点评】关于中医院收费低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反映了中医院为国分忧,努力控制或降低医药费用,减轻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的负担,为缓解看病贵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显示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医院收费低,为患者和医保节省了钱,但不能以持续牺牲中医院和医生的合理收入为代价。如何更好地调动中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保证他们的合理收入,这是政府应当研究解决的导向和政策问题。
特色渐回归
扬“中”方能显价值
【数字变迁】3年前,中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有15.66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13万人,占45.56%。最新的数据是,中医院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8.48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8.52万人,占46.11%。目前,在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西药仍占65%,中药饮片处方仅占总处方的24%,中医治疗收入仅占医疗收入的18%。
【一线感受】医改前,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专家赵继荣研发的院内制剂杜仲腰痛丸,即使疗效显著、口碑好,一年也不过卖出1500多瓶。“很多患者为了买这个药,要从很远的外地跑来挂号,很不方便。”赵继荣见过最夸张的外地患者,拿着麻袋来,一次要求买200瓶。医改启动后,甘肃省出台政策允许中药院内制剂全省调剂。2011年,杜仲腰痛丸在全省共销售约6000瓶。
说起医改带来的变化,身为该院副院长的赵继荣用数字说话:该院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增加近1倍,达到60多种;门诊特色技术服务量占总门诊量的比例从10%左右增至21%。
【专家点评】最近几年,各级中医主管部门抓中医特色作风务实,力度很大,中医院的中医特色正在回归。但由于积重难返,这方面的问题还不少。例如,中医师占医师的比例距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60%的要求依然相差甚远,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也低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的30%。在中医医院里,中医成了“少数派”,这是制约中医特色发挥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医改下一个阶段,如何发挥好中医特色,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院在医改中的角色和价值。
共2页: 上一页 [1]2 |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