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07 10:23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浪博客
主持人:今天演讲嘉宾有研究专家,又做投资的专家,更有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人。我想今天的问题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三轮。第一轮主要是从市场和机遇开始的,我想先请问我的诸位朋友们,在医改实施两年之后的今天,你们觉得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我们的机遇在那里,我们可以从研发、流通、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都可以自由讲,先从唯一的女士开始,你是在医疗投资中的先驱之一。
开物投资刘千叶:要说机遇,我倒是没有专门从医药三线城市考虑过,我更多是从一些医疗行业的领域和病种考虑,我特别关注是慢性病。中国有两块,一个是非常大的,前几周的数据也看到了,北京糖尿病发病率将近10%,中国前几年总人数已经超过了9千万,慢性病类似糖尿病和高血脂这样的病,有很多的市场机会。
还有血透这种,跟糖尿病相关的,最终会产生肾衰竭,要长期使用药的。现在血压透析大概一次400元,一个月差不多要做10次,一个月透析费要4千元,十几年前中国人付不起,有些人是可以付得起,这些人要长期坐透析机上,甚至10、15年,20年,这种病人累积比较快,他一旦存活下来,就要继续使用,这个领域我们是非常关注的。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做医疗投资中慢性病是很关注的领域,你提到的血透,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商业模型,很多都在做这个商业模型,奶油中的奶油不是服务这一块?
开物投资刘千叶:是它的耗材,基本上是柏克等,国产的品牌很少,在座各位公司有相关的产品或者耗材的公司,我们是非常乐意去认真跟你们谈一谈。
高特佳郭海涛:这个产业的机会大家都能看到的,高特佳投了60多家企业里面大概四分之一投了这个行业。机遇还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尤其在医疗行业的产业链,所以高特佳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型,叫结构程度影响力的模型。首先要从整个一个产业链结构,比如从医疗器械这是一个产业链,从原料药再到化学药和中药,再到流通环节这样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当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更加关注产业链的投资,后期投到云南山大的时候,更加关注这个产业链,我们非常关注这个产业链的结构。第二个方面我们叫程度,医药行业还有很多细分的领域,虽然一看增长得很快,但是有天花板,有的医疗机械做到一个亿,就到了顶端了,这个时候还要考虑市场的容量,还有细分行业的发展程度。第三个在医疗行业我们关注的是影响力,包括徐航就是有一个比较好的背景,后期投的都是在海外有一些很好的医疗背景回来创业这样一批人,这是代表着个人的成长。再就是这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上做到有影响力的地位。整个环节来看这个方式,我们投的很多企业是用这个方式来做,我们对这个机遇有非常高的判断,也是用这个来判断我们要投资的企业。
主持人:你刚才讲的纯产业链,我想请问的是你们是纯产业链各个企业都投,还是早期一些关键,或者你们能够对附加价值进行投资呢?
高特佳郭海涛:我们从早期和中期都会投。我们今年也投了几家企业,企业有两类药还可以,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医药企业实际上种类还是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投一些早期做一些创新药的企业,希望能成为投的已经成为后期的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投早期的项目不是为了单纯的上市,实际是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所有投的客户服务。
创投胡家武:新医改之后,从创投的角度来讲,我们非常看好医疗产业中国的发展,我们也成立了一支医疗产业基金。谈到具体的机遇来讲,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觉得在医药研发生产上我们更看好中药,在化学药这一块我们不具有这种优势,不管在技术还是人才上。另外我们还看好一些有独特品种的医疗机械,具有强的抗周期性,我们也投过,也有上市的,未来这也是我们重点的投资方面。
还有谈到医药流通企业的机会,我们认为这一块的机会可能更大。因为医疗流通企业在中国以往是小而全,小而多,很分散,这里面可能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重组整合的机会,这样一个机会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好的投资项目。
主持人:我个人有疑问,你觉得中药在未来几年的投资具体机会上,有没有可能能做到像西药被大家用标准化来评判,被资本市场所认可?
创投胡家武:如果推行国际化,中药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中药产品在国外,包括我看到清科集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美国上市的医药企业回归的问题,在美国上市的医药企业大部分涉及到中药。这些中药企业在国外不太容易被理解,比如说欧美很多人把中药当成一种食品,这样会大大降低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中药企业,包括一些产品如果推行国际化是有难度的,鉴于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中国本土有巨大的空间,即便在中国也已经具备了很大的技术空间。
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黄瑞晋:前面三位嘉宾说的我完全同意,我稍微补充另外一点。我们从投资角度来说,完全是从市场需求去看,我们做投资的人对社会上需要有责任。中国现在是最好的机会,真的是黄金时代,我们做投资跟做创业方面真的是可以去改变,去把这个国家在医疗健康方面做得更好。有很多慢性病,国外有很多很好的技术和产品,如果能够带进来中国,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最近我们非常注重孤儿病,在中国10-100万人的病例,很多这种病是由于基金和环境的原因产生的。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人,得到这种病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在中国医药方面没有产品去治疗。我要怎么去带一些非常好的产品,或在研发方面在社会上帮助这些病人,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一个事情。
主持人:我对孤儿病也非常看重,我们发现美国华人之间流行的病也已经到了国内,尤其是在高端开始,这一部分人不光牵扯到社会的问题,而且对于我们从事医疗投资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
我们再请软银中国的华平说说你的看法。
软银中国华平:医疗在整个行业的成长是非常不容易,我们是在一个黄金年代。当然,机会在哪里我们要从不同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服务,包括社会,包括医药。各个嘉宾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见解,我非常赞同。我注重讲一下医疗服务行业,一个又爱又恨的行业,爱的方面是五到十年的发展不用多说,包括医药管理体系,包括特种医院也好,包括外包服务,细分市场基本上有20、30%的成长。但是也有挑战,一个是周期长,第二个是周期效益不好。所以怎么去找一个运营模式,能做到高成长,又带一点IT的特色,周期又短,规模效益又好,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投资里面一直在寻找的机遇。
主持人:我知道你原本是一个发明家,你有很多专利在美国,你在西门子工作了七年,在医学影像有很多的见解。医学影像属于大型的装备,我们看小的,医生用的那些小的装备,这几年会不会有一些空间?美国医生普遍用护目镜,在中国戴不戴护目镜是医生的自由,不是一个强制的,也许在未来几年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机遇?
软银中国华平:我虽然是影像出身,我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把所有的影像行业都扫了一遍,最后我们没有投,我们投的没有在大中型设备,反而是小型设备。比如说在深圳一家公司,还有做手术设备器械的公司,这个行业是国际性的平台,有国内和国外的公司,这一类公司有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包括产品优化的能力,不是革命性的创新,而是一个逐渐的本土化创新。而这是有中国企业的因素,很容易成长起来。
主持人:刘杰先生应该是有地方政府VC的背景,在泰达和海达的关系跟大家讲一下。
海达创投刘杰:海达创投是一个市场化的团队,我们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上市公司,政府的引导基金,当然最近募的基金更多来源于市场私人的资金。
主持人:您对未来的市场机遇,您的见解。
海达创投刘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投资加大,毋庸置疑,这个方面孕育着非常多的机会。我觉得对投资机构来说关键是如何进行细分领域,找到具体投资的标的。
我大概看了看今年差不多一半的项目投在医药领域。我们年初投了一个药企,这个企业在抗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病上有很多的技术储备。第二个投了一个CMO,是在创新分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获得的一个机会。还有一个医药辅料的行业,我一直认为在医药辅料和技术创新,是中国研发企业比较快,特别突破这么一个领域,我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案例,来代表大家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取向。
红杉资本周逵:我觉得医疗健康产业吸引力肯定不用再多说了,因为跟大家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体会。我觉得在城市这个范畴,可能最有吸引力的人群是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城市的老年人支付能力也能匹配,所以在这上面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像血糖仪,还有肾病的环节,我们投资的一个叫健帆,实际是跟透析配合做的。这两家公司发展得非常好。在二三级城市或者更低一端的城市,主要的矛盾是医疗长期积累下来的供应问题,就是医疗设施的配置问题。我们投了一些公司,一家公司叫华医是供给三级城市甚至乡镇覆盖中国30%的乡医。还有一家公司是帮助二三级医院提高清洁消毒卫生水平,包括医院消毒室做得更消毒,更可靠。
另外我们有一些公司像开药这样的公司,虽然不是有一个大药,但是它是非常好的普通的产品,有非常好的到达二三级城市的渠道,所以这个可能是我们在二三级更低端一点的城市,我们的一个核心。这个市场发展得很快,我们有一些其他的领悟。还有一些公司是用中国的研发能力去承接做海外到期的新药首期的药。我们的思路比较清楚,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方式进行的。
鼎晖投资王晖:赶飞机是因为工作层面,在鼎晖我们是在消费行业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进入医药。我们在消费行业衣食住行,过去五年还给投资人12亿美金,未来五年还要还12亿美金。所以进入医药是消费行业的一个延伸,我们在医药上还没想透子行业怎么投,但是总的想法是优秀的子行业,好的子行业,要投优秀的公司。不太好的子行业要投大的公司,这是一个总的思路。
鼎晖总是一个一个案子来搞定,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案子,A股证监会有200元持股的限制,我们公司有1200个职工持股,我们一个一个说服,把股份买回来。实际在中国这个市场不管是医药还是消费,赚钱很辛苦,要靠一件事步步为营。我们医药这个团队在跟鼎晖团队风格的基础上会走下去,然后跟在座的各位合作和学习。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