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模式
时间:2012-07-09 10:56 作者:张立平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模式

    [导读]衰老与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人类健康所面临的衰老与老年病两大突出问题,催生着老年医疗保健、长期照护需求日益凸显。由此出发,加强和推进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借此学术平台,本着面向需求,着眼发展,就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标签:老年医疗机构老龄化

    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模式

    衰老与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人类健康所面临的衰老与老年病两大突出问题,催生着老年医疗保健、长期照护需求日益凸显。由此出发,加强和推进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借此学术平台,本着面向需求,着眼发展,就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老年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个全球性问题,我国虽经历了几十年老年医学的不断发展,但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医疗机构(包括护理、康复)建设与发展步伐仍明显滞后,老年医学人才数、质量与整体素质都与实际需要均有较大差距。形成这个局面有多种影响因素,首要的因素是理念上的偏颇。当前,在卫生行业乃至各级政府部分领导,对是否需要单独建设与发展老年医疗机构的认识并不一致。一方面大家都看到老年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认为这是个“微利”行业,隐忧待解,使相当一部分领导对建设发展老年医疗机构缺乏足够的信心。另外,由于对老年病本质与特征缺乏全面的认同,往往把老年病简单地看作是老年人所患的病,或者看作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叠加,而没有把老年医疗机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去建设发展。基于此,有些学者、公众认为老年人患病就医依靠现有的医疗机构足以能解决,无须单设专门的老年医疗机构。认识上的差异,是老年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造成我国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医疗机构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的尴尬局面。

    1.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

    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重要国情。“十二五”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15年将达到2.16亿,约每10年增长1亿。当今,我国已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与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相交织的严峻形势,老年人也是医疗服务需求量最大、难度最大的群体。然而,目前我国老年医疗机构的数量、学科结构、专业人员、服务体系及服务能力等还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需求,供需不平衡。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老年人就诊率和住院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近2倍,全国现有各类老年医院94所,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含干部保健科)也只有5000个左右,展开的医疗床位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就现状看来,一方面,目前老年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大量人口“未富先老”,就医难以承受经济负担,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仍难以妥善解决。由此可见,加大推进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力度、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社会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2.应对老年病高发的特殊需求

    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从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仅在2008年,全球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63.3%,占疾病总负担的46.8%。慢性病正在不分区域和社会阶层迅猛增长,老年人口的增加是造成慢性疾病上升的基础。在中国,2008年统计全国慢性病患病率达到20.53%,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率的83.3%,占疾病总负担的68.6%。60岁及以上老年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2倍,这意味着慢性疾病是老年病的基础、主体,老年病已成为多因素复杂疾病的主流,并明显增加了“老有所医”的困境。

    老年人患病是衰老与疾病、老病与新病交互存在,其本质是机体的细胞、组织与器官生理性退行性改变,导致自稳调节机能紊乱而发生异常的病理性退行性改变,由此被称为老年病。老年患病与医疗的特征,好发为多系统、多器官发生病变,往往多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隐匿、多变,治疗具有疗程长、预后差,医疗服务是持续过程,并需要科技含量高、使用效益好的新技术,老年医疗服务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鉴于此,我们应从遵循衰老与老年病的客观规律,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医疗保健的特殊要求出发,在规范现有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管理,并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同时,及时填补老年医疗机构在医疗体系框架的短板,加大老年医疗保障力量建设,以应对衰老与疾病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的要求与新挑战。

    3.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为老年人口提供维护健康与医疗保健的服务是建立与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老年医疗机构的建设、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尚无明确规定,甚至现有老年机构使用两种编制名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使本应建立的分级医疗以及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残缺不全,为患病老年人服务的综合医疗机构老年医院更是凤毛麟角,社区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更为薄弱,甚至有的还是空白。认清只有老年医疗机构能够担负起维护老年健康和老年病防治的使命任务和地位作用,认清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并把它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来看待,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体系与老年群体的健康、医疗保健需求不相适应的“老有所医”问题,才能为一个老龄化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作出贡献。

    4.深入推进老年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老年医学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诞生、发展,我国老年医学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先进成果。但是,随着老龄化时代对老年医疗需求高标准化、多元化,对现代老年医学所面临新的挑战,更需要创建和加强与老龄事业、现代老年医学相适应的老年医疗机构和高素质的老年医学人才队伍,提升现代老年医学在防治老年病与综合征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使老年医疗机构建设的发展与老年医学进步相得益彰,以谋求现代老年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

    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要紧紧围绕影响、制约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

    1.理念先行,科学定位

    要破解对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认识上的误区,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增强其重要性、紧迫性的责任感,首要的是要弄清老年健康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价值观所处的地位。国家如果确立了正确的老年健康价值观,老年人口健康就有了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保证,有利于老年医疗服务以健康为中心的伦理价值导向,自觉形成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共识。要像国家对待儿科、康复医学那样,把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出台老年人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应的有关政策、投入、制度、法规等对策,老年人口的健康才会有保障。

    老年医疗机构是“老有所医”及健康保障系统架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医疗机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内涵,表现在实际医疗服务运行过程中,医疗行为可控性难度大,对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要求高,住院患者比例高且疗程长、治疗期望较为理性、人文关怀更为重要等特殊性。因此,对老年医疗机构的功能、任务定位要有别于一般医疗机构,更要与目前综合医院有着鲜明的特征。对老年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定位,应遵循从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出发,立足国情,公益性为主体;顺应当代医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整合医学趋势;满足服务对象不断变化的需求;体现老年病的本质与特征和服务、发展的差异化;发挥学科特色、医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优势,利于控制疾病、增进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功能方向、任务分工、运行模式、发展规模等方面进行谋划与实践,使不同层级老年医疗机构都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定位和正确走向,打造老年医疗机构特有的品牌、形象,引导老年医疗机构向健康、科学、规范、创新的轨道发展。

    2.建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老年医疗服务保障、老年医疗机构以及亟须构建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改变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状况,关键在各级政府真正把老年医疗机构建设发展纳入医改整体规划,并融入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以及内部结构、资源配置相匹配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医院与社区互动式的合作,在实施涵盖生命周期的老年健康策略中提供综合的医疗保健服务,确保“老有所医”。在建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方面,北京市已走在前面,通过优化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市级设有三级老年医院,区级设有二级老年医院,并有相应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社区也有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机构,以及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干部保健科)、疗养院、护理院等也都承担着老年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工作。各类医疗机构在明确各自的职能、任务的前提下,加强分工合作,在分类服务保障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特色。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落实,还要通过政策调整、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保障,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制定,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支持,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满足老年群体健康需求。

    3.创新老年医疗服务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的多维医学模式,社会人口和疾病结构的改变、老年人的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健康的特殊需求,以及医学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老年医疗机构自身实践中的体验,启示我们传统的老年医疗服务模式已受到挑战,倡导以整合医学的理念,创建整体医疗服务模式已成新趋势。整体医疗服务模式的特征与要求: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权益,按照符合老年患者服务需求,利于科技创新发展及整体实力的效益发挥等原则优化医疗服务,为老年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二是重新审视现行的组织结构,改变分科过度,一个患者需辗转若干个科室的现状。根据诊疗疾病的规律、老年病学科特点及学科带头人等具体情况,合理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符合整体医疗的学科团队或混合团队或单病团队,组成一个更有合作性、效率性、高质量、高效益的综合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整体医疗服务及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用整合医学的理念和实践服务于老年患者;三是在新医学模式下的医疗服务活动,面对的是以患者为主包括其亲属、朋友等周围相关人员,关注人健康的全过程,包括预防保健、医疗救治、护理照料、疾病康复、预后判断,以及扩大到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整体医疗服务内容和过程。它不仅包含专业技术内容和过程,又包含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的人性化服务过程;还包含于社区“六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过程。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都要严格遵守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素质的基本准则,确保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医患和谐,实现“三好、一满意”的目标;四是建立以医疗品质和医疗服务绩效为主体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促进个人、团队智慧、能力和积极性的发挥,进而注重医疗服务内涵的转化,由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一般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创新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还须倍加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坚持疾病预防为主,把老年病预防与延缓衰老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危险因素,扎实做好“三级预防”,以期实现“上医治未病”的理想效果;二是重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防治中的优势与作用,并与西医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中西医整合医学体系正是老年医疗机构发展的最优选择;三是护理是医疗服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恰恰又是老年医疗服务最大的一块短板,不论是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还是老年护理机构的长期护理照料人员,都面临人员缺乏以及如何提高专业、整体、连续覆盖生命全过程的护理服务能力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都应重视老年护理事业,改变“重医轻护”偏向,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扶持和老年护理人员培养支持力度,打造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的长期护理队伍和机构;四是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行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人文行医的精髓。医务人员执业中应满足患者对人性化医疗服务的要求,体现在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科学合理规范诊疗、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增进互信,维护患者的权益、减轻患者负担等方面,更要在诊疗中符合社会公正及伦理学的要求,提高人文行医的服务能力;五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借鉴全国卫生信息平台,针对老年医疗机构与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供管和综合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交互式平台,发挥在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预约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健康咨询等的支撑作用,创建信息化医疗服务模式。

    4.加强以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的学科建设

    老年医疗机构的学科是组织结构中的基本功能单位,老年学科建设有自己的特征和规律,学科设置应以适应、满足老年患者需求,医疗服务功能和学科发展定位,老年医学发展趋势与特点,人与技术统一的学科交叉、互动、融汇模式等为原则,统筹资源,创建优化多学科整合与多维度的疾病诊疗学科体系,以达到促进学术发展,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质量、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学科建设与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重点在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人才素质,也是推进老年医学学科全面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要采取措施突破的着力点。首先,要解决老年医学人才(包括护理)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要从政策、资金投入、体制机制等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老年医学的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学位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建立、完善老年医学专业化培训体系和“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顺应老年医学发展、满足老年病防治需要的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人才,倡导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师为主体,专科医师为辅,具有老年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的老年医学人才队伍,特别是要补齐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基层老年医学人才;其次,在实践中要运用“以用为本”的科学人才观,盘活现有人才,坚持唯才是举、用才无类,不拘一格用人才。切实转变保守的、片面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等用人理念,一定要知人善任,要为人才提供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科技创新是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科技创新的抓手是转化医学,使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的成果惠及临床。转化医学对从事临床工作医务人员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应积极参与,从新技术受益者变成新技术实施者和推动者,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把临床诊治的难点和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在研究中寻找答案,用科研取得的成果指导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努力构建中国老年医学特色的学术风格,引领、推进老年医学学科可持续发展,不断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解决老年人口这个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以及为老年人口服务的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的问题,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关键是要在国家医改中寻找机遇、寻求突破,上下共同努力破解这一特殊难题,共享医改的成果,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人物简介

    张立平: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原部长。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 这篇文章对您是否有用?
    • 非常有用 有用 一般 没用 垃圾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老年医疗机构老龄化
    网友热评创新老年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模式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