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法 >  中医院医改三年变化“轨迹”(1)
时间:2012-01-10 10:09 作者:崔芳 郑格琳 杨永生 肖梦熊 来源:健康报

中医院医改三年变化“轨迹”(1)

    [导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珞珈带领他的团队,对最近3年(2008年~2010年)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统计摘编》和去年公布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中的权威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和系统总结,从中寻找医改3年变化的轨迹。

    标签:中医医改

    内容导航:
     第 1 页:初步“脱贫”  第 2 页:费用仍较低

    医改方案实施已3年。3年来,中医药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医改?中医医院状况有了多大改观?一线中医医务人员是否感受到了变化?中医药如何更好地参与医改?

    记者采访了多位工作在一线的中医药工作者,他们的亲身感受也印证了这些变化。同时,记者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珞珈进行了点评。

    初步“脱贫”

    因欠账太多还需“输血”

    【数字变迁】中医医院从3年前的院均固定资产2166.64万元、床均固定资产18.32万元、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12.02万元,到3年后的3367.14万元、22.05万元、18.84万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3年。

    目前,在公立中医医院的院均总收入中,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为576.07万元,占总收入的11.22%,床均补助3.28万元。而3年前,这3项数字分别为247.62万元、9.49%、1.87万元。

    【一线感受】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启泉1982年参加工作时,该院刚刚建立,只有两栋小楼,门诊楼则由一个上世纪70年代建的小门诊部充当。刘启泉说,赶上下雨,门诊楼里还顺墙滴水,很是寒酸。“近两年,医院终于有了大变化。”刘启泉口中的“大变化”是指,主要由政府出资建设的16层新门诊楼竣工启用。现在,刘启泉所在的脾胃病科从以前的3个诊室扩展到8个,诊疗环境显著改观。

    而更让刘启泉兴奋的是,随着医改推进,国家开始重视中医科研。“以前几乎不给中医立项,也没什么投入。现在,光我们科,作为‘十一五’重点专科拿到50万元、重点学科350万元、国家级重点研究室150万元、部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万元……这下,可以安心开展科研了。”

    【专家点评】最近几年是中医院在规模上、资源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政府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中央财政投入中医的专项资金,1987年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时为1亿元,2006年为5.8亿元,2011年达到59亿元,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大部分中医医院条件得到改善,规模得以扩大,实现“脱贫”,自身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但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差距仍不小。目前,综合医院床均固定资产比中医医院多11.15万元,院均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为1023.12万元,是中医医院的近两倍。由于对中医医院欠账太多,各级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诊疗量增大

    门诊改观明显 住院仍需加强

    【数字变迁】中医医院全年总门诊量从3年前的2.54亿人次增至3.28亿人次,年均增长8.88%;中医医院全年总出院人数从3年前的744万人增至1160万人,年均增长15.94%。病床使用率从73.03%增至84.10%。平均住院日则从10.63天到10.64天,基本持平。

    【一线感受】“这几年我们医院的门诊情况越来越好,但急诊和住院就差些。”河南省焦作市某县级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梁医生说,相对于院内中医特色科室特别是针灸、推拿人气颇高、医生颇忙的现状,急诊科倒是稍显“空闲”。“遇到急诊,我们出车很快,但有时车祸、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即使上了车,家属还是要求拉到人民医院去,别提多呕了!”

    “但有时在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会再转过来。反正病床不紧张,病人住久些院领导也不着急。”梁医生说。

    【专家点评】中医医院的工作效率、病房医疗水平和利用效率都显著提高,这是一种很好的变化。但84%的病床使用率,只是中等水平。影响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的是县中医院,这是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地方。同时,平均住院日没有缩短,这与3年来床位增长太快、收治病种原因和急诊抢救无大的变化等因素有关。中医医院在扩大床位的同时,应关注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这两个关键指标,扩大床位应与提高病床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科学协调发展。

    共2页: 1 [2]下一页
    网友热评中医院医改三年变化“轨迹”(1)
    更多评论>>
    验证码: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