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江苏省“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9)
江苏省“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9)
  • 2012-11-01 13:36
  • 作者:佚名
  • 来源:江苏省卫生厅

七、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加快卫生信息化步伐

(一)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卫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建设一批医学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滚动管理,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和高技术平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突破。

专栏5 科教兴卫工程
1.建设10个医学创新平台。汇集全省层次最高、力量最强的优势学科,建成10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医学创新平台。
2.建设20个临床诊疗中心。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重点,在全省构建20个危重疑难病例诊治高技术平台。
3.建设30个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成30个能解决严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的学科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促进全省卫生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
4.建设25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平均每所三级医院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左右,全省力争有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有8个以上成为全国重点临床专科。全省新增国家级专科、专病技术进修培训基地15个。
5.实施50项省部共建重大科研项目。以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重要疾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实施50个省部共建重大科研项目,通过技术研发、集成、转化、推广和应用来解决疾病防治中的突出及迫切问题。
6.获得30项医学重大科技成果(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根据我省医学事业发展需求,在学科前沿开展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以获得知识产权为核心,取得30项重大科技成果,并在全省加以推广,提高我省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7.引进1000项卫生适宜技术。从国内外引进医学新技术1000项,填补省内空白;重点推广100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服务能力。
8.加强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建立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加强卫生政策、发展战略与卫生管理理论等研究,为全省卫生改革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一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造就一批医德高尚、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医学领军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下沉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快为基层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适宜人才。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大力发展适应我省农村、城市社区医药卫生工作需要的学历教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大卫生职业教育投入,推进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制度,完善在岗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医生业务水平。

专栏6 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1.培养引进100名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的医疗卫生领军型人才,同时培养出12名院士或长江学者级专家。
2.培养150名重点人才。培养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业务精湛、发展潜力好、医德高尚的专家级医学重点人才,构建我省医疗卫生人才高地。
3.实施海外医学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建设10个“江苏省医学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施海外特聘专家制度。“十二五”期间,每年从海外引进特聘专家5名左右。
4.培养100个卫生科技创新团队。每个团队由10人组成,以优秀中青年专家为学术带头人,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医疗卫生应用研究和临床技术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5.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通过医疗机构委托培养、卫生行政部门定向培养和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招收等多种渠道,每年对4000名已在或拟在我省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省建设30个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60个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和120个社区实践基地作为示范点,并予以重点支持。
6.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各地需求,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方式,科学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为农村基层定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
7.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认真落实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规划,每个乡镇卫生院每年有2名以上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130天,5名以上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1周以上的短期培训;全面完成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服务技能和执业水平;加强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养,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每年培训300名技术骨干。
8.实施中青年骨干人才海外培养项目。派遣2000名中青年骨干赴境外研修学习,力争在北美、西欧、北欧和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建立20个高水平的海外研修基地。
9.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项目。根据卫生部要求,组建国家级核和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打造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人才培养、保障装备、培训演练、事件处置和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基地。
10.实施公立医院(卫生院)院长培养项目。探索建立专门的培养机制和机构,借鉴党校培训方式进行轮训。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卫生院)院长持证上岗制度。
11.实施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23个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基地,承担全省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专业队伍骨干培训工作。
 

(三)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按照“高效统一、系统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现有卫生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建设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管理等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优化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流程,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管理等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电子化居民个人健康门户,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自我健康管理。

专栏7 卫生信息化工程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支撑医学科研、卫生管理与卫生政策研究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建设路线图,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实施卫生信息化工程,重点加强以下7个方面建设:
1.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市(含市辖区)、县(市)两级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面向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同时为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业务提供支持;建设省级卫生信息平台,主要面向综合管理,同时提供跨区域的转诊、费用结报、健康档案归档等业务协同。2014年前,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2015年前,实现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联网运行。
2.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优化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在医院内部各业务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基础上,逐步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质量和监管能力。
3.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优化居民死因监测、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疾病监测与业务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运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效能。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方便参合农民跨区域即时结报和医院结算;加快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之间数据标准和交换平台的统一,推进全省参合人员就医“一卡通”。
5.医疗机构药品(耗材)网上采购与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采购、监管平台,完善基本药物使用监测与服务应用功能,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评价和评估工作。
6.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省统一的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监管、服务对象一户一档管理,构建全省卫生监督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建成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做好省级“一个中心、两个分中心”(即: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的结构调整、功能定位,实现与血液综合管理、“120”急救调度、“12320”公共卫生咨询服务系统联动,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逐步实现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监测、早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共10页: 上一页 [1][2][3][4][5][6][7][8]9 [10]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十二五规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