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能让医务人员摸着石头进入深水区,然后沉下去。”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于扬昨日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仍缺乏顶层设计,大致框架有了但没有具体配套细则支撑。
谢茹
1968年生,浙江奉化人,无党派。2001年7月至2007年,任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2008年当选江西省副省长,时年未满40岁,协助省长分管卫生等多项工作。
谢茹指出,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我国医改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城乡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薄弱,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矛盾依然存在,加上物价上涨、医疗成本提高等原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走进大医院,还是人太多、队太长、等太久。“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依然是困难家庭无奈的选择。
“不能让医务人员摸着石头进入深水区,然后沉下去。”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于扬昨日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仍缺乏顶层设计,大致框架有了但没有具体配套细则支撑。
公立医院改革 框架有了,缺配套细则
过去三年,尽管医改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作为“硬骨头”的公立医院改革仍然进展滞后。在即将公布的未来四年医改规划中,公立医院改革仍是重点。
对此,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于扬认为,现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框架是有了,包括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但是具体怎么分开?并没有细则,也没有一个成熟的路径,医院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已经进入深水区,如果在此时没有航空母舰、大船来,那么进入深水区的医务人员就会慢慢沉下去。哪怕来条小船也好。”他建议,在框架形成后,改革配套的细则如:进入机制、退出机制、以药补医的细则要尽快出来。
破除以药补医 难在补偿机制不健全
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十二五”期间必须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有观点认为,将门诊药房从医院中剥离出去,可以彻底实现医药分开。
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束晓梅说,这么多年都在讲取消以药补医,但是在大医院总是做不到。目前政府提供给医院的资金相当少,只有10%,90%以上都是医院经营得到的。补偿机制是否健全,能否补偿,没有这部分资金,医院怎么办?所以,以药补医这部分应该由政府补偿。医院的药剂科系统很庞大,药剂工作人员众多,如果将药房分出去,这部分人员如何安置很成问题。
多元办医 民营资本进入能让公立医院更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写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
对此,束晓梅表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过分地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如何释放优质医疗资源,靠大医院的扩张是不可行的,效率很低,并会引起很多问题。可以多层次、多渠道办医,把优质资源吸引出去。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认为,社会资本办医并不会对公立医院造成冲击。“公立医院需要有活力、有动力、需要竞争,民间资本介入带来的竞争是良性的,除了国内资本外,还要有国外的资本进入。”
孙诚谊说,医疗市场是老百姓受益,政府欢迎,又可赚取一定利润的市场,应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验证码: | 点击图片可刷新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