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07 09:14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冬日里的一个黄昏,我走在西城区西什库大街上,空气中雾霾还没有散去,路边的街灯亮起,在迷雾中散发出昏黄的光,让人感觉有些清冷与暗淡……
在采访结束回家的路上,受访者对于信息化建设认真求索的态度、对于当下热门IT技术的深刻理解、还有对国家政策的剖析解读都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一线30余年的他,熟谙信息化建设之道。对于医疗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对于新技术不骄不躁,保持着沉着冷静的态度,他就像一个“攻坚兵”一样,对于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时刻保有着军人一般的警惕性,又随时准备应对一个又一个有待攻克的信息化难关,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马靖翔。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经历多次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其位于北京老皇城内,二环内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周边4号线、6号线地铁的开通与新门诊楼的建成,北大医院日门诊量突破了一万。
点开北大医院网站的院区图,你会发现,院区间分布比较分散,随着新院区的落成使用,为了方便患者来往于新旧院区,北大医院特设摆渡车帮助患者更快的到达就诊地点,这也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体现。每天北大医院新旧院区之间的摆渡车都在地下四层的通道里风驰电掣般来回穿行,这是在其他医院不会见到的一个特殊景观,记者亲身体验,确实既方便又快捷。
踏入北大医院宽敞明亮的门诊楼,来往患者络绎不绝,院内服务人员站在服务台前为患者提供咨询,专业热情的接待解答患者的各种提问,在询问了计算机室的具体位置后,记者来到了之前的预约采访地点。
约访马靖翔很顺利,按照之前约定的时间我提前到了10分钟,计算机室的大门紧锁。到了约定时间,我拨通了马靖翔的电话,电话的另一端他抱歉地解释说由于工作会议的原因迟到了,让我稍等,他马上赶来。过了几分钟,身穿白大褂的马靖翔出现在我眼前。因为之前的多次落地活动,我跟马主任很熟悉,每次与之见面,他总是笑脸相迎,一副慈祥面容。“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他满脸笑容与我打招呼,温暖热情一如往常。正因为之前的彼此熟知,与他的采访过程,并非与他人般那么正式严肃,摒弃了束缚与紧张情绪的我,与之对话起来更像是一位向熟悉师者讨教的学生,氛围十分轻松。
IT助力医院发展进入快速路
从行业建设的程度来说,信息化建设最先进的莫过于金融与电信医疗行业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引下,从收费系统的研发上线开始,HIS、LIS、PACS、医生站、护士站陆续应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也在近10年间加快了脚步。
记者:作为信息主管,您怎样看待信息化建设?在您看来,信息化对于北大医院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靖翔:做IT的人都知道,信息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本人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由粗缆、细缆、到双绞线以太网络的全过程,之前计算机处理能力很低,只能通过网络集线器将几台机器联起来用。随着高性能网络交换机处理能力的增强,以太网络随之迅猛的发展起来。可以说,信息化在医疗领域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历史变革发展起来的。之前病人问诊,医生为病人写病历都是人工的,手写病历,认真的老专家一写就是两三页纸,拉长了患者就诊的时间,老专家也付出了很大精力,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很低,还容易引发错误。随着医院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也随之推进。
北大医院建立于1915年,到2015年,北大医院就有100年历史了。新京报曾在2011年对全国三甲医院进行综合实力评选,北大医院排在协和医院、301医院之后,在北京所有的参评医院中位居第三。说明我们作为“百年老店”,具备很强的专业实力。其中我们的泌尿、肾内、皮科、妇幼等特色科室在全国来讲都具有相当高的科研与医疗实力。对于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科室门类齐全、专业实力雄厚的大型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要说信息化对于北大医院目前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就是“中枢神经”。目前我们的门诊量已经超过了1万,信息系统一旦出现丝毫纰漏,不用很长时间,就10分钟,警察就会上门,首先排查是不是有人恶意破坏,因为社会影响力太大了。
记者:根据您之前所说,目前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经过我的走访,也得知目前全国各地的大小医院都在加快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其中不乏一些标杆医院的特色应用,请问北大医院这边目前的特色应用有哪些?
马靖翔:医疗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在国内呈现出发展不太均衡的现象,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与偏远地区的小医院,无论从医疗资源、医疗能力还是从信息化建设程度相比起来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我相信这一差距会被逐渐缩小。
去年,随着我院新门诊楼的启用,随之上线了新的发药叫号系统,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因为设计比较人性化。在药房的大厅里,我们新设置了120张椅子,患者可以通过语音叫名与屏幕滚动叫名来确定是否轮到自己取药;一次、二次候诊系统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应用。患者拿到病历条以后在候诊大厅内等候叫号,大屏幕会滚动出现医生在给哪位患者看病,提醒下一位做准备。二次候诊是进去诊室门前,也会有滚动叫号系统,叫到你你再进去。候诊系统的上线,打破了以往无秩序就医的旧面貌,使得诊室里患者能够有序就医,提高了医生的看病效率,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由于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吸引了国内一些兄弟医院前来参观,像协和、北医三院等医院都来我院参观借鉴过。还有我们去年5月份正式上线的检验系统,院方做了1000多万的投入,上了两套自动流水线,使患者在抽血检验等结果的流程大大缩短,使北大医院的检查化验系统应用上了一个新台阶。
发挥信息主管职能最大化
目前国内对信息主管这个职位的职能定位仍然不是很明确,这一点从各个行业对信息主管的职位称呼就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信息主管的职能离CIO的职能定位还有距离。如何提高自身价值?提升IT部门的产能?也许都将需要被纳入到未来医院信息主管的重点思考范畴。
记者:这么多年信息主管的工作经历,据您的个人经验,您觉得医院高层对于信息化部门的态度是否有很大变化?您个人在与医院高层沟通时是否还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您的个人意见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决策里力度可以占到几成?
马靖翔:医院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医院领导目前都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于IT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医院高层IT素养的不断提升,作为信息主管的我们与之沟通的顺畅度也越来越明显。他们知道上信息化项目是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便捷。只不过信息化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他们对信息化的效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医院领导都是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上这个项目看不到效益,他们就不会同意投钱。
另外,国家政策也是一个很好的助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政策方面要求医院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来通过信息化建设拉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无形中就提醒医院领导要加大对信息化部门的重视。就目前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与状况来看,IT技术与领导沟通都已经不是难题,难题还是在于资金。
但是,目前据我了解,国内各大医院的信息主管还都没有大项目的决策权。单就我们医院来讲,医院信息中心都是根据医院各个科室的业务需求来提供当前相应的技术指标,信息中心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衡量能否实现,提出技术路线,需要多少的经费支持等等,决策权最终还是在院里。
记者:就北大医院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状况,您觉得还存在哪些应用瓶颈?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有哪些?
马靖翔:北大医院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我们的院区地图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我们的院区比较分散,我们的门诊院区在厂桥,第一住院部在府右街,第二住院部在西什库,三部在交道口,男科中心在什刹海,目前我们现有5个院区。这样的院区布局已经给信息中心的系统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然而,明年我们还要在大兴区开建我们的南区分院,那边是一所可以容纳1200多张床位的新院区。1200张病床的概念就是相当于另外一个北大医院的规模。还有就是因为我们是除了北京医院、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之外的第五家中央保健基地医院,明年还要开建一个干保楼。这些新院区与原有院区的系统统一运维管理将是北大医院信息中心未来将要迎接的最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考虑,老院区目前的HIS系统是否可以带动新院区的总体系统运行,承载能力是否能够达得到。干保楼建成以后,患者数据涉密,考虑是否要上两套HIS系统。如果采用两套系统,该如何部署,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困境就是打破信息孤岛的问题,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的建设。随着国家政策要求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建立统一平台,可以说,消灭信息孤岛将是各家医院信息主管这几年重点要做的一件事。
记者:刚刚您提到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困境与信息主管面临的挑战,相信这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都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来谈谈职业发展,请问对于信息主管的权利与义务您怎样理解?怎样看待信息主管的权责?
马靖翔:我觉得信息主管应该不断的学习,抓住国家的政策走向,接受、理解、研究新技术。另外,我觉得信息主管最重要的责任还是要保证医院核心业务的连续性!这个是必须的。因为现在这已经不单单是医院本身的问题,已经都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作为一个医院的信息主管来说,保证核心业务连续性是必须的。再一个,作为信息主管,加大IT团队的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做业务创新的探索也是一个信息主管应该负起的责任。
业务创新与新技术
信息产业不断发展,IT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主管除了保证企业系统的稳定性外,跟上新技术发展的脚步,学习研究新技术为业务带来的好处,尝试运用新技术来引领IT创新都是当下信息主管的重要工作内容。
记者:现在各个行业的IT部门都在为企业的业务创新做着不断的尝试。据我所知,医疗行业近年来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也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不少医院利用IT技术也在医疗服务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请您介绍一下北大医院在这方面的情况。
马靖翔: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医院运用新技术来加快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我也一直在关注。北大医院这边,我们根据原有的信息系统建设状况也在做着一些尝试,比如我院的移动医疗,内、外网的虚拟平台建设等,由于受到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的限制,目前仅在一些院区在应用。我觉得创新应用的实施是水到渠成的,只要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达到一定成熟度的话,在此基础上实施部署新的应用就很容易。未来我们可能会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在医院推广物联网应用,例如医院的低温冰箱网络冷链控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将医院的医疗设备通过网络连起来,可以很好的管理和监控设备的使用状况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对于医院领导来说,物联网技术提供的设备管理的数据对他们采购设备决策提供有很好的支持。
记者:近年来,新兴技术飞速发展。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已被广为熟知。在您看来,这些新技术在哪些领域可以跟医疗信息化结合?
马靖翔:医疗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也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激进。作为信息主管,面对新技术浪潮的来袭,我觉得应该保有沉稳冷静的态度,不能盲目投入。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在几年前被提出,目前一些行业已经有了落地案例,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但是大数据,在我看来,目前还没看清其在医疗行业的方向,目前三甲医院的数据规模虽然很大,例如PACS数据每天的增量大约60-70G,但是影像类非结构化数据居多,所以大数据在医疗行业落地应用还有待时日。将来,如果HIS系统能标准化,大数据对病人的信息数据分析就有意义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一些疾病研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目前医院的HIS数据大部分是财务跟药品上的数据,用大数据来分析意义不大。但不得不承认,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会在医院将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为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对病人服务做出贡献。
未来几年,医院对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的建设与区域平台的建设将会受到关注。
相关链接:独具特色的北大医院OA系统
OA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历了几代发展,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当下医院把OA系统建立在组织平台之上,它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与进行简单的文件与行政事务处理。已经越来越倾向围绕提高整个医院业务流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展开。“无论怎样的围绕医疗业务来做OA,如果不是以“实用”为出发点,那么这个OA最终会失败的。”马靖翔表示,2004年,他主持研发了北大医院OA办公系统,沿用至今,在当时的医疗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
第一,功能综合。不仅能够处理行政办公业务,还担负医院医疗业务报表发送和统计任务;人事信息的导入;个人工资、奖金、课题经费、科室奖金等财务信息的导入、查询。
第二,可重配置、易扩展。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特点自定义部门结构、角色权限、工作流程、分类维护等等,为我们日后随时调整管理流程提供了保证。
第三,应用集成。OA留有应用集成接口,易于在广域网上把多个这样的OA系统组成一个分布式群组大办公系统,并可与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如医院的HIS系统集成。
第四,支持移动办公。出国、出差在外的办公人员借助互联网,随时可以访问到本单位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
第五,协同办公能力。OA利用事务提醒、流程跟踪、日历管理等手段,将各部门、每一个办公人员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协同的整体,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效率。
第六,开发技术平台。系统利用当今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和平台MS.NET,Windows Server2003,SQL 2000, Exchange Server 2003等。
第七,软件设计规范,技术文档齐全;人机对话友好,方便易用;维护轻松,完全基于B/S结构设计,实现单点维护,全面升级。
第八,健全的安全机制。OA采用三级加密技术,即操作系统级(配合防火墙软件)、数据级(数据加密)和用户级(安全权限的划分限制),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
CIO简介
马靖翔,56岁,电子工程专业。八十年代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解剖、研制、版图设计、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在肿瘤研究所期间,主持研制DNA扩增仪获北京市局级一等奖,九十年代初从事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由粗缆、细缆、到双绞线以太网络的全过程。2000年规划设计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2004年主持合作研制开发北大医院OA办公系统,沿用至今,在当时的医疗系统领域处于领先。2007年参与编写 《北京地区医院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指南、运行与管理规范》。曾多次被专业IT媒体授予年度优秀CIO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