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3-11 14:27
- 作者:曹小林
- 来源:互联网周刊
今年移动互联网将继续强劲的发展势头,毋庸置疑的医疗刚需加上移动的想象空间让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趋之若鹜,这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立起一个新的医疗生态。
互联网正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重塑着传统行业的面貌。医药卫生健康行业也不可避免地触网了,但在第一波医疗触网的浪潮中,医疗健康领域只是简单地将信息展示和广告搬上互联网,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冲击。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爆发,智能手机普及、手机传感器技术升级、应用开发成本降低,整个移动产业加速发展,移动医疗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积累和沉淀。今年移动互联网将继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医疗触网必将迎来第二次浪潮-移动医疗,这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根据研究机构Chilmark Research发布的数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在未来5年会增加25%,到2017年突破11亿美元。医疗作为刚性需求,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分配不均已经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而移动医疗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将现有资源最大化,让更多人能享受医疗服务。根据DudaMobile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医疗健康行业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10%。从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现实困难中可以洞见明天的移动医疗,提前做好准备和布局,能节约社会成本,惠利医疗业。
在移动医疗领域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公司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在操作模式上有针对医生的医疗信息助手型、电子病历型等;有针对病人的疾病诊断型、家庭医生型、用药导购型等;有针对保险公司的成本节约型等。在商业模式上有对医生收费型、对患者收费型、对药厂收费型等。以下介绍几种国内外较主流的移动医疗产品。
国外移动医疗的实践模式
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提供数以千计的处方药和数以百计的非处方药信息,其主打产品是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同时也提供医疗计算器等功能。用户通过搜索可以看到图片,获得有关病因和相关状况的信息。它还提供就医指导。它主要为药厂提供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2012年营收约为1.2亿美金,75% 来自药企。
Zocdoc采用向医生收费的模式,是医患对接的平台。它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Zocdoc对患者免费。病人可以找到合适的医生,医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就医,每个月医生需要支付250美元使用Zocdoc平台。
Vocera提供一款移动设备,供医生、护士挂在脖子上或别在胸前,该设备可随时随地发送接收信息、通话并设置提醒。设备符合HIPPA法案要求,安全且非常适合团队使用。其在美国有300多家医院客户,为医院提供移动通讯解决方案,年收入近1亿美元。
WellDoc致力于打造一个手机+云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用手机方便地记录、存储和利用血糖数据,将数据传至云端,云端算法能基于血糖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反馈,及时提醒医生和护士。它采用向保险公司收费的模式,由保险公司购买提供给投保的患者。
ZEO通过向用户销售硬件产品获利。其产品是腕带和头贴,可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记录睡眠周期,并给质量评分。用户可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对自己睡眠有一个量化了解。另外,ZEO也提供个性化睡眠指导,通过测试找到可能问题。后续的收入还包括个性化推荐产品和药品的佣金。
国内移动医疗的实践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国内移动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在布局时期,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主要还是运作方式探索,离真正的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科医生”是面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应用,它跟普通用户建立契约关系,并由当地卫生局和政府付费。其服务主要有二:医疗全科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各类基于药剂的换算和评估工具。这款应用在“专业知识”的实时提供上给医生一定的支持,是医生的专业信息存储器,帮助医生更好地去决策。
“5U家庭医生”提供私人家庭医生服务,较前卫和高端。其针对重视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管理的中高收入人群,为他们引入私人家庭医生,提供专业的健康医疗咨询、预约及治疗服务,从中收取费用。所有用户受邀实名入会签约1位家庭医生,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目前其服务体系主要由北京协和医院的健康专家团队打造,主要面向母婴群体。
“春雨掌上医生”主要提供疾病的诊断服务。它为医患间构建了一条咨询交流的桥梁,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诊断咨询服务。此外用户只需在提问对话框中输入病症描述,春雨的智能系统就会自动实现分诊,并能基于病症相似性提供医生与其他病患的历史问答数据供用户参考。目前其付费用户不多,医生的费用由春雨支付,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尚处于积累用户阶段。
“家庭用药助手”是由丁香园开发的App,主要专注于治疗阶段的“医药”领域,致力于为每个家庭提供专业的用药服务。它主要提供对药物的“真伪查询”、“对症找药”、针对孕妇的“孕妇用药”以及“保健食品”的查询等功能。同时还利用LBS提供后续买药阶段的“附近药店”查询功能,以帮助人们能就近买到需要的药物。
移动应用“快速问医生”提供医患问答平台,其特点是医生对问题的回答很快,用户可以通过它随时向医生进行免费咨询,通常数分钟内询问者即可获得答案。目前大约有6万名经资质认证的专业医生兼职为患者提供答疑服务,这些医生的级别主要在执业医师到副主任医师间,本身在各地医院就职。“快速问医生”的系统会将对应的提问推送给在线的医生,如果问题在临界时间内未得到答复,系统又会将其推送给在线的其他医生。应用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医生快速回复这些问题,然后再根据回答情况向医生支付相应的报酬。关于盈利预期,开发商图胜公司执行副总陆德庆表示,该应用未来更可能以高级私人医生顾问的角色出现,因此可能会向患者提供付费的持续服务。不过支付费用的不一定是患者本人,也可能是其子女或医疗保险公司。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境
移动医疗是大势,但鉴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移动医疗的春天还未到来,其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也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根据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Center发布的消息,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的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这些应用有时候一次也没被使用,或者只被使用了一次。美国是相对开放前卫的国家,那么国内民众的观念一时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了。且大部分的移动医疗App的用户体验做得都不是十分地好,用户也很少使用。“在12000个App中,并非每个都质量过硬。”PWC全球医疗创新领袖Chris Wasden这样说道。
医生的不愿意使用也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和他们所在的医生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做是对他们以往行事惯例的一个改变、一种颠覆,这种转变和颠覆对他们来说是痛苦的,所以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守旧惧变是人的本性。
医疗一直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就是这一点,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许多做外贸医疗的企业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由于忌惮监管政策一直未真正发力国内市场。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空间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智慧。
最后,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移动互联网在这两点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还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移动医疗的趋向
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会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在某种意义上,人体越来越被数字化了。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现在其实现与爆发只等国家政策的放开及监管机制的健全。
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装备医院信息系统。在美国,推着电脑查房已经被拿着iPad查房所取代,一些医院甚至还出现了患者用的客户端,让病人能够下载自己的化验单等检查结果。2013年,医院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移动。
医疗社交化。去年,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能会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有折扣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相关推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