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1-01 09:52
- 作者:佚名
-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分三期实施 最终实现就医一卡通
记者:2009年,顺义区与西城、朝阳一起被市卫生局确定为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试点区之一。同年4月,顺义成立了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中心。顺义的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比较早的。你能介绍下我们的建设情况吗?
北京市顺义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主任 李金福
分三期实施 最终实现就医一卡通
李金福:09年成立,制定了顺义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规划方案,我们分三期建设,从互联互通阶段到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影像、临检等各个中心的建设,最终实现居民就医的一卡通。目前我们初步完成了所有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医院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共享。
第一期,就是实现互联互通,原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HIS系统,参差不齐,选择的产品,其公司规模也不是很大。在这一期,我们统一了全区卫生信息系统,在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之间实现初步的数据交换,另外实现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工作,还包括开展网上的预约挂号等。
第二期呢,就是三个中心的建设,一个是全区的影像会诊中心,把我们区的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的影像联通在一起,实现影像的共享,建立诊断中心。在基层医院,有的医生紧缺,特别是影像诊断医师,这样整合区域内的诊断医师,诊断专家,发挥它的优势,对患者来说,诊断正确率提高了。而二是临检中心,实现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的互认。有的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的化验设备没有,老百姓做化验,有时也要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去做,有了临检中心,就可以在社区采集,通过物流,送到临检中心,通过网络回传报告,患者免除了奔波之苦。三是电子病历中心,从住院的首页信息,到出院的信息,这些达到初步共享,这样方便医生对患者从历史的多维的角度去诊断,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第三期,就是实现区域所有患者的就医一卡通,还有实现医疗质量的监管、医学的远程教育、应急指挥等系统,应急指挥跟信息系统是不可分的,不但可以提前预警,还可在发生重大卫生疫情时,为决策支持提供信息支持。
政府支持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记者: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透过顺义看北京”,可见顺义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走在前列的,起到了示范作用。能否讲一下我们的一些建设经验呢?
李金福:首先,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区委、区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要感谢北京市卫生局的指导与支持,顺义区卫生信息化成绩既体现了顺义区的工作成绩,同时也反映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市领导及卫生局领导多次到顺义指导检查卫生信息化工作,对顺义在医联码、新农合实时结算报销、预约转诊、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精神卫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首先它是一个政府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现在不仅仅是在资金的支持,还有各方面政策上的支持。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区情,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分步实施方案,一定要落到实处。在建设之初,区卫生局领导特别重视,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小组在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辖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多做调研、分析,把难点考虑清楚,考虑发展不平衡,考虑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另外考虑用户的应用。他不需要,你强制推行,他们也没有积极性,效果可想而知了。我们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为他们解决问题,如他们原来使用的产品不满意,有的是不好用,进行实地的调研,结合他们的需求来推广,得到使用者的支持,最终方便老百姓,方便管理。在建设当中,还要进行引导,善用榜样的力量。
提高医生诊断正确率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记者:在卫生信息化系统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实际应用,如居民健康档案、农合实时结算及慢病管理、计划免疫、实时结算、预约转诊平台等,这些应用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金福:像这个化验这个项目,患者在社区服务中心做不了,他们得来二级医院,先排队挂号,然后等化验单,没有化验单,治疗方案就无法确定,浪费患者大量的时间,我们通过信息化,通过LIS系统,报告可以缩小到半小时,一个是方便,另一个就是提高效率,也给患者节约了大量时间。这个实时结算,像农合患者来就诊,一开始费用要全交,拿着收费单先报到村里,然后再到镇里,再到区农合中心,这样几个步骤下来,要等两个月的时间,村民本来流动现金就不多,这样对他们是很大的负担,实施实时结算,仅需支付自费部分。对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便利。
你提到的健康档案,在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看到,这样医生就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看到原来的慢病,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等等,提高诊断正确率,还有计划免疫的信息,全区都能共享,所有的接种点,都可以查到他的计免信息。
日门诊量800人变3000人 这就是信息化的收益
记者: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是蛮高的,那我们会有相应的收益吗?
李金福:在医疗信息化方面来讲效益是个难点,我们都说医疗不讲经济效益,因为医疗关乎民生,我们要看社会效益,看它能否简化流程,能否方便看病,能否提高满意度。
就能影像诊断中心来讲,如拍个X光,有的医院有技师,没有诊断医师,技师没有诊断权限。若配一个诊断医师,而诊断的医师的工作不饱和,比如一个人一天看30张片子,可他在这个医院一天看3张,这个人的工作量不饱和,但是有的医院就干不过来,通过影像诊断中心,就可以诊断,发过去,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资源共享。这样就节省了人力,顺义区有25个社区医院,每个医院减少一个人,一个人一年的费用至少是6万到8万,这样就间接有了效益了。
还比如电子病历的使用,可以节省医生的时间,以前医生要在病历上写姓名,电话等信息,若使用电子病历,所有信息来自挂号处,不用在每一个单子上,都要再写一遍患者的信息,节省时间,更多时间多问问病情。我们这有家医院,规划日门诊量为每日800人,可是通过信息化满足了日门诊量3000多人,同样一个地方,通过信息化,就不同了。
李金福
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顺义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北京医药信息学会、北京软件行业协会 理事;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