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17 10:03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日报
整个利益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在高价产品中分一杯羹
天津市一所重点大学的李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物流领域,她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庞大利益链的各个环节。
从医院开始的链条显示,医院提出的采购需求计划最终决定权掌握在一些关键人物手上,如各科室主任、医院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如果进口的器械,需要向市级有关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大型的医疗器械采购需要通过专业的公司进行招标。因此,这个链条包括了医院各利益相关人、采购决策人、招投标有关负责人等。
从厂家开始的链条显示,厂家要先进行产品注册审批才能上市,销售时分长期销售代理和短期代理两种。长期销售代理一般会发展各地的一级、二级等多级代理商,终端销售商负责公关医院,把器械卖给医院。这些经销商的门槛较低,两三万元就可进入。这一链条包括了生产厂家、各级代理商、医院相关人员等。
“以药养医机制的作用,催生了一些不合理利益链条,如挂靠、成交、过票等环节。”李教授说。由于整个链条缺乏监管,也没有有力的惩戒手段,心脏支架等医疗器械、耗材的流通过程十分混乱。
“尤其是高值耗材,型号复杂,价格昂贵,医院不可能备齐全套。如骨科耗材需要手术时才能定下来。有些医生直接让患者买,或从国外带回来卖给患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卓小勤说。
卓小勤认为,企业定价越高,医生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就越愿意推荐这个产品。产品卖得好,医院和企业都得利。很快大家蜂拥而上都来生产这个产品,使得负责产品流通的销售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只有新产品才可以重新定价,为了定个高价,企业就不断申报新产品,这些都需要政府审批。在链条的末端,医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回扣来获取经济利益。整个利益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在高价产品中分一杯羹。
这个利益链产生的根源是“以药养医”。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国家就给了“以药养医”的政策,即在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价基础上允许一定比例的加价,作为医院维持发展的经费。这直接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一,市场得到信号,定价越高越好销,这是导致医疗器械价格和很多药价虚高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大家发现做药、做医疗器械赚钱,于是盲目建药厂、医疗器械厂,而且都是小型的、低水平重复。这些企业要生存,就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虚高定价、给回扣。于是,整个产业结构变得混乱。比如医药代表的本职是介绍新药品和器械,让医生能尽快掌握其用法。但如今医药代表的主要职能成了“做回扣”,而医生成为卖产品的“商人”,得到的“回报”惊人。
【编辑推荐】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