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9 14:4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西新闻网
记者:什么是临床路径单病种收费?它的实施能保证检查费用降低吗?
黄: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给患者做什么检查、如何用药,基本凭借的是经验和习惯。“临床路径”就是制定出一套规范就医的流程,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医生都依照此模式做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详细列出了治疗方案,医生必须按照治疗计划的流程表来工作,流程表详细到患者入院每个住院日、医生所要完成每个项目。以一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来说,根据临床路径管理,他第一天入院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费用价格是多少?第二天实施手术时,需要哪些费用?第三天,医生应该做哪些检查,检查费是多少?流程表都一一标注清楚,医生要按流程严格执行,其目的是,约束医生过度医疗。
医改需要从上而下
记者:作为医改先行者,柳州市四城区的3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率先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是出现了“叫座不叫好”的现状,市民反映药价降低了,可选品种却少了,看病依然不方便。
黄:现在柳州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上确实出现了不畅,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药商感觉利润不大,目录中的307种药物,有的药品部分基层医院用量比较少,供应商干脆就不供应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不足200种,造成市民感觉药少;同时,市民的用药习惯还需改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不管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还是医院,为了追逐经济利益,都会给患者开贵的药。这些所谓的“新药好药”,有的确实比“老”药副作用少,但从长期来看对患者健康不利,生小病就把最好的药吃了,患了大病可能再用就不管用了。长期用药习惯,令患者对社区医疗机构产生误解,认为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好药。
记者:市民用药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并且由于患者长期使用某种“好”药,对药物产生赖药性,势必出现患者再次回归大医院的现象,怎么解决这一矛盾?
黄:针对这一现象,柳州市政府正在研究逐步在公立医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需要从上至下,只有大医院医生用药习惯改变了,患者的用药习惯才能真正改变。其实大医院也有基本药物制度,但是因为利润比较低,医生不愿意开,用“贵”药“好”药,这样医院的效益才高。通过这次改革,柳州市卫生局为社区医疗机构增补基本药物制度,同时加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备和使用管理,引导执业医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这样市民才不会感觉社区医疗机构药品少。
记者:此次改革目的就是摆脱“以药养医”的格局,为此政府加大了医疗投入,这是否意味着医院不再为“五斗米发愁”,不再考虑生计问题,这是否也意味着医生也端上了铁饭碗?怎样保持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黄:这种理解方式存在着误区,以现在正在实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为例,无论是市民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存在几点误区。一是职工身份“铁饭碗”的误区。改革后,医疗卫生机构职工身份从编制管理变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不再有“铁饭碗”。二是个人岗位绩效工资就是个人档案工资的误区。改革后,职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其中个人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出勤和制度执行情况按月发放,按照岗位轻重、绩效考核记过进行分配。三是业务收入决定绩效工资高低的分配误区。改革后,职工绩效工资将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因素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业务收入不再是分配的依据。四是岗位收入拉平的误区。改革后,根据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风险责任不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系数也将不同,实施向工作量大和有突出贡献的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