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独家】2016分级诊疗工作推进状况调查报告(1)
【独家】2016分级诊疗工作推进状况调查报告(1)
  • 2016-12-19 17:26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第1页 一、2016分级诊疗工作概括
第2页 二、2016分级诊疗推进状况统计
第3页 三、2016分级诊疗用户反馈统计
第4页 四、分级诊疗建设对于IT的需求统计
第5页 五、2017分级诊疗背景下的IT市场趋势预测

前言

何谓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政策指向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概要

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要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助推分级诊疗落地。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曾表示,“我们搞医改的有一个话说,分级诊疗真正构建成功之时,就是我们改革的成功之日。”

可见,构建分级诊疗新就医秩序,或者说分级诊疗作为一个制度,是医改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基于此,中国数字医疗网秉持专注、专业的态度组织开展了分级诊疗推进状况调查,收集了千余份医疗行业用户的问卷反馈,深挖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洞察2017年分级诊疗工作发展趋势及对IT市场的影响。

(中国数字医疗网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专注行业、深挖行业为医疗行业提供最新趋势和动态消息,为医疗行业管理者、医疗行业CIO、医疗行业网络运维人员等提供丰富的知识与资讯,为读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和各种市场活动的广阔在线空间。)

正文

一、2016分级诊疗工作概括

梁万年表示,“现在一系列的弊端,根源之一是就医格局不合理。当然,导致就医格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的问题,也有供方的问题、需方的理念问题。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它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时,针对分级诊疗实践落地,梁万年介绍称,2016年将着力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两个方面,落实分级诊疗。“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鼓励各地真正把医联体做实,做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关系不是松散的、抢占地盘的。”“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其中进一步指出要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大医院和基层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探索结核病分级诊疗综合防治服务模式。

1.2016分级诊疗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正在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呈“倒三角”的资源结构,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在基层,呈“正三角”的需求结构。医疗资源的倒三角与医疗需求的正三角导致了看病难,而分级诊疗能有效解决这个难点,同时能控制小病大治的不良现象,与医药分开等政策结合控制医保费用。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水平参次不齐,导致我国医疗在缺乏保障机制和制度制约的情况下,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各级医疗机构定位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医保杠杆作用不明显,对患者就医选择影响偏小,国家颁布各种利好政策鼓励下,破冰驱动前行,分级诊疗的春天逾行逾近。

2.2016分级诊疗建设目标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分级诊疗目标任务,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首诊。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上下联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3.2017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意见》附件中标明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即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二、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

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

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

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九、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点击下载报告全文》   

共5页: 1 [2][3][4][5]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分级诊疗  调查报告  分级诊疗模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