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5-03 09:39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
导 读 什么让“医疗联合体”突然如此大热? 刘景鑫:足够发展空间是留住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关键 国内移动医疗前景几何?机遇挑战并存 王韬:基于电子病历临床数据中心的医学数据应用 透过电子病历看医疗设备整合 复制大医院管理模式,能否让百姓去小医院看病? 2013精品医院数字化分享会西安、长春站同期举行 |
什么让“医疗联合体”突然如此大热?
最近两月,“医疗联合体”热得发烫。刚刚组建“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不久,北京宣称将来至少要构建20个医联体。该消息尚存余热,武汉市卫生局又爆料年内的医疗联合体要达到25个。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是什么让“医疗联合体”突然如此大热?
“卫生部为何要推区域医疗联合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现在医疗行业很大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存在缺陷”,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说。本轮医改的目标直指化解“看病贵、看病难”,但在以医保扩面解决“看病贵”的同时,医疗需求出现“井喷”。由于现有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需求“井喷”后导致“看病难”以及“看病烦”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而大医院的“虹吸效应”也日益凸显。
长期研究医院发展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统战部部长廖志林就“看病难”给出与众不同的释义:一是老百姓去大医院看名医难;二是小医院难,因为没有病人而发不起奖金;三是大医院难,每天病人太多,医生看也看不完。“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谴责医疗资源配置弊端的还有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他认为医院规模不断扩张,不仅无法真正化解看病难,反而导致“虹吸现象”。“医院的床位不断扩张,医生从哪里来,还不就是从下面的医院里挖过来”,在他看来,医疗人才虹吸之后就是病人虹吸,基层医疗机构正变得越来越糟糕。(搜狐)
刘景鑫:足够发展空间是留住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关键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全国都在搞医疗信息化,多重因素影响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问题。整个行业包括公司、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缺少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医院尤其缺乏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得医疗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CIO刘景鑫教授指出,许多医院信息化方面优秀人才留不住,急需人才招不来,很多问题依赖公司,这必然会掣肘信息化的发展,有的医院只能被信息技术公司限制和“绑架”。对于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来说,一定要有自己专业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让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服务于管理。(中国数字医疗网)
国内移动医疗前景几何?
在上一轮以App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泡沫开始逐渐破灭后,整个资本市场急需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方向。近期,移动医疗开始成为投资圈内热议的话题。那究竟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现状如何?所遇到的瓶颈是什么?前景又怎样?
中国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带来的慢性病人群增长等情况,依靠现有的医疗条件没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移动医疗的市场才会受此关注。
移动医疗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在意的无非是商业模式。虽然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大,但因为体系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并不显而易见。
微软大中华区软件架构前首席顾问杨枫认为,中国移动医疗暂时没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人们对医疗上面的观念意识方面都有关系。“美国目前在医疗上的投入占到GDP16%左右,而我们是5%左右,但中国的人口众多,分配到个人则更少。”杨枫表示。(big-bit)
王韬:基于电子病历临床数据中心的医学数据应用
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在接受中国数字医疗网记者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在医院中的最新应用实践。据了解,2013年,天坛医院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临床数据中心。未来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是结合临床路径细化科研,在科室绩效完成的情况下,逐步向个人绩效转移。
大数据现象正在推动新的使用模式和应用程序呈现爆炸性增长,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竞争力。这些模式和应用程序能够收集海量的数据,并通过批量分析和实时分析及可视化工具提取有用的信息,以推动人们做出明智决策。
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量正在急剧增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天坛医院数据量达50多TB,这50多TB多数用于医疗影像,其他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在内所产生的数据相对小一些,但是一定要理解大数据不单纯是指容量。事实上,电子病历是数据的核心和骨干,医院的所有数据包括收费、质量、医疗都是围绕着电子病历展开的,可以理解成影像是电子病历里的一部分或者说肿瘤一样,它长的特别大,但是这部分本身不是特别大。为此,王韬表示:“大数据是电子病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预测在未来五年,有需求、有想法的医院都将面临这一问题,这将是一个探索。”(中国数字医疗网)
透过电子病历看医疗设备整合
有意义使用所引起的一个连锁反应是人们对医疗设备整合问题的日益关注。然而,波士顿美国联盟医疗体系(Partners HealthCare)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务主任、医学博士Julian M. Goldman建议,医疗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有意义使用以外的其它战略。
随着采用电子病历医院数量的不断增加,医疗设备整合也开始列为医院的议事日程。对于医疗设备整合的其它用途,在Goldman看来,目前的焦点是电子病历,但是这不是整合的唯一目的。过去一些医院已经整合了医疗设备的数据,用于远程数据显示或警报分配。医疗设备整合可以支持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其它数倍显示和决策支持功能,这些功能电子病历不一定能够具备。
医院可能会找到一个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强大方法,解决电子病历整合问题。这个方法可能会扫清一些障碍,也可能会丧失一些机遇。医疗设备整合的方法比电子病历的实施方法更广泛。因为医院在开始时就为医疗设备整合确立了长远目标,认识到这些目标并不能马上实现。(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讨论】
复制大医院管理模式,能否让百姓去小医院看病?
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患者都喜欢去大医院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医疗实践中,90%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病,只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他们的诊断、治疗能力和专家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老百姓非得去大医院扎堆呢?怎样才能避免“大医院扎堆、小医院没人”情况持续蔓延呢?
近日,在HC3i论坛有网友称:把大医院的理念、管理、运行复制到小医院,实现三级医疗,让老百姓敢于、愿意选择小医院治小病。把大医院管理模式复制到小医院中就能让百姓去小医院看病吗?
@bbzj:可能在个别集团医院有效,大多数的地区难。原因有三点:一是医院靠什么赚钱,二是医生靠谁监督,三是患者是否认可。讲个例子,某退休医生被聘某药房坐堂,才一个月就被辞退了,为什么?按那药房的说法:他开的那点药连给他的基本工资都赚不回来。像这样的好医生一般是不会被任何医院、药房聘请的,这其实是社会的悲哀。
如何复制是难点,连锁托管模式可让患者感受到统一的管理形式,提升小医院的形象水平。虽然医院和连锁店、酒店都有类似的服务性性质,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提供的服务非常依赖于服务提供者本身的技术素质能力,这一点不像管理模式那样容易复制的。所以仅仅靠复制管理模式,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
@captivation:光是管理复制,甚至品牌托管都没用。老百姓去过一次,看见还是那些庸医,还不是掉头就走?关键是资源,但是资源下沉的话,又是大医院不愿意看到的。
笔者认为,改变居民看病习惯是关键,未来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发展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在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上予以倾斜,逐步引导居民看病就医习惯,做到“大病上大医院,小病就近就医”,逐渐解决扎堆看病问题。(中国数字医疗网)
【会议快讯】
2013精品医院数字化分享会西安、长春站同期举行
一边是处处洋溢着温润春色的古城,一边是依然沉浸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工业城市。4月12日,在西北的西安和东北的长春同期举办了由中国数字医疗网主办,IBM协办的“2013精品医院数字化分享会”。两地会议分别得到了陕西省医学会卫生信息分会和吉林省卫生信息学会的大力支持。
会上,中国数字医疗网执行董事王仪及主编刘焕东分别在西安、长春两地的会议上做了关于“媒体看数字化医院发展”的简短演讲;IBM售前工程师张庆山就“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及“IBM医疗存储解决方案”做了演讲。IBM战略合作伙伴天网软件资深顾问和征与在座各位分享医院数据管理平台操作的行业经验;会上就“移动医疗的IT需求”、“基于云架构的桌面虚拟化”、“移动医疗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预约排队叫号系统是否合理化?”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中国数字医疗网)
关于本次会议的详细内容及PPT请关注HC3i更新的“汇聚榜样力量 助力医疗创新”的专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hc3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