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南通社区医疗试行电子健康档案 560万居民获益
南通社区医疗试行电子健康档案 560万居民获益
  • 2012-11-06 09:27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通网

走进崇川区学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医生缪慧英正在网上查看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该去随访这几名高血压病人了。”

缪慧英所查询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包含了辖区居民健康的基本信息、慢性病的诊疗和随访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预防接种和疾病防控信息、社区门诊和住院信息等。其中慢性病随访预警系统,还会在随访期到来前向社区医生发出提示。

这一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是南通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示范工程的研发成果。2009年,由南通大学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研究的这一工程获得科技部门立项,以学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通过整合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行政资源,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研发了适用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

作为南通市的首个科技惠民重大项目,这一项目历经三年的运行,于今年通过了科技部门的验收。

科技惠民理念推动卫生发展

以前,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历多为纸质病历,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可能拥有多份病历,而且病历的损坏、丢失现象严重,健康信息离散,为病史保管和检索带来了很大难度。针对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世界各国都在纷纷投入巨资,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期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南通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示范工程项目,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作为项目主持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委、南通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所长董建成介绍,电子健康档案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具有安全保密性能,可以作为医疗卫生管理和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已被列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国75%居民都要建有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大医院的主要业务应该是疑难杂症和重症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则应侧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和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社区医生一般是全科医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健康情况需要了如指掌。”董建成说,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建设,在提高社区医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更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互通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信息动态更新提升服务质量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按照国家标准为学田街道近6万居民建立了统一规范、集中管理、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居民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屏查询自己的全部健康档案。这不仅为本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方便,也为异地就医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健康信息基础,对减少医疗差错、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等,很有好处。

与此同时,项目组利用南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资源,在居民健康档案网站上加载了可供居民通过网络、手机、iPad等工具免费学习的各类医疗卫生的科学普及知识,为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开辟了一个新的资源。

“我们为每个医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时可直接查询居民的健康信息,并将新的检查治疗信息实时传送到数据中心。”崇川区学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新中医师介绍。目前,医生们可随时随地利用这一信息平台查看辖区范围内居民的健康动态、更新诊疗记录。

随着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示范工程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目前全市已有560多万居民的健康基本信息、体检信息和慢性病管理进入这一平台开展工作;在全市居民中,0至6岁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设几乎已经全覆盖。

今年,这项研究成果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和国家星火计划的多个相关资助项目,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做出更多的成绩,为我国的全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助推医疗改革促进全民健康

在疾病预防上投入1元钱,可以节省诊断治疗经费8元钱,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我国当前新医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将疾病防控的重心前移,加强疾病预防,促进人民健康,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支撑我国新医改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另一个是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平台。董建成介绍,南通项目的实施,为全市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奠定了基础,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防病治病、促进全民健康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以慢性病防治为例。我国是全球慢性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约1600万名慢性病患者,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数;每年有643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占每年死亡人数的80%。建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的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管理系统,不仅对防止慢性疾病在我国出现“井喷”现象具有深远战略意义,而且对支撑当前医改和新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这一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利用这一平台,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对开展全民健康管理、制定干预措施、慢性疾病防控以及政府决策支持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在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平台与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后,可在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医疗资源共享,包括卫生人才资源、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一旦突破医改中的体制和分配瓶颈,规范医院中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所有居民无论在何时何地就医与保健,都将无需病历就能获得全面而准确健康和医疗信息的支持。

董建成说,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在全国蓬勃开展,更多区域数字化协同医疗与健康服务将变成可能。

“换句话说,就是居民在家中就可以享受远程家庭护理、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医疗带来的全新体验。”

【责任编辑:志娟 TEL:(010)68476606】

标签: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