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增设“云门诊”、扩充药物库,黄浦这样提升社卫医疗服务能力→
增设“云门诊”、扩充药物库,黄浦这样提升社卫医疗服务能力→
  • 2024-01-30 14:26
  • 作者:佚名
  • 来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黄浦是根据这个文件来制定的。”记者赶至黄浦区卫健委时,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俊峰正在研究市政府办公厅2023年下发的《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文件。他提到,市政府文件中提到要强化社区卫生4个功能定位,强化优质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也在列,“所以黄浦将围绕这一点多措并举,让老百姓收获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加强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

20世纪90年代,全科医学概念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对于社卫而言,全科医生是重要的支柱,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正因此,如何提升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成了重中之重。

在胡俊峰的设想中,要提升全科医生医疗水平还得靠技能培训,“我们和中山医院祝善珠教授团队进行合作,在区内近300名全科医生中选择了一批骨干进行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养,剩余的医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区内10个街道的全科医生全覆盖,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基本诊疗技能。”

“两个朋友”让医患关系更紧密

从2023年开始,黄浦开始推行社区专科医联体项目,为社卫提供专科专病的治疗,例如提升眼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专科专病方面的诊疗能力。

据胡俊峰介绍,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区卫健委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肿瘤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仁济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进行签约,打造社区专科医联体服务品牌,提升社区医生专科专病的诊疗能力,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的需求。

据了解,专科医联体项目除了把医生送到三甲医院进修,让医生定期下沉到社区进行坐诊指导等传统形式之外,还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其中,“两个朋友”的新型医患关系模式将打通精准转诊的通道和路径,“我们在6家三甲医院专科诊疗范畴内选择了33个常见病种,每个病种指定两位专家来对接,这样等于有66位专家与家庭医生建立‘朋友式’紧密协作关系,来对应各街道居民的医疗需求。”胡俊峰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专科医生相对比较固定的服务于一个区域的患者,“家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医患关系更紧密了,诊疗服务能力自然也提升了。当然,如果患者得了疑难杂症,我们也会通过6家三甲医院的门诊办来进行转诊,做到及时、有效、精准的转诊。”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家庭医生转诊后的患者将给予一个标签,这些患者到6家三甲医院就诊时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等“3个优先”,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

“云诊室”让居民在“家门口”解决疑难杂症

患者腿脚不便怎么办?遇上疑难杂症怎么办?为此,黄浦已有部分街道的社卫增设了“云诊室”,“我们将会把6家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集中在1个大屏幕上,方便患者就诊,比如患者要看眼科,我们马上可以呼唤相关医院的眼科专家,并会配备家庭医生助理,帮助患者就诊,‘云诊室’还承担了对疑难杂症的远程会诊功能,有些患者行动不便,我们会运用‘云诊室’进行专家会诊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据了解,目前已有两家社卫中心进行了“云诊室”试点。在打浦桥街道社卫,患者徐阿姨有过敏性鼻炎20余年,反复打喷嚏、流清涕,夜间打呼逐渐加重,并出现夜间憋气,轻度记忆力下降等现象,通过“云诊室”内的大屏幕与专家们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问诊,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下线上相结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诊疗候诊时间。

扩充药物库,挖掘更多名老中医

据胡俊峰介绍,通过上下联动跟医联体的推行,全区各大医院、社卫在慢性病用药目录得到了扩充,“我们的社卫扩充了100多个品种,从原来的四五百个品种扩到现在五六百个品种,满足老百姓的一些常见病诊疗配药的需求。”

近年来,黄浦区“基层老中医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总共有11个站点陆续挂牌,让名老中医下沉到社区来进行诊疗已是趋势。而黄浦作为海派中医的发源地,在前不久发布了“海派中医”地图,“2023年我们做了一个寻根项目,就原来在八仙桥附近开业的一些流派,我们一共找到了20个流派,通过资料收集,后续我们会继续寻找这20个流派的传承人,看看有没有可能把这些流派用于日常诊疗中。”

接诊人数逐年提升,年轻人争相涌入

一份数据显示,黄浦区10家社卫在2022年的门诊量为185.81万人次,到了2023年,门诊量来到了241.49万人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不少年轻人已成为社卫诊疗的“主力军”。对于这份数据,胡俊峰坦言,前两年因特殊原因让居民和社卫的距离越拉越近,“原来不少居民以为社卫就是打打疫苗,通过接触才了解到这里的设施,医生专业背景和专科医院基本无异,信任度大增,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不用再特地请假去大医院了。”

此外,随着各个街道社卫在科普方面的持续发力,也挖掘出不少接地气、有实效的特色门诊。首当其冲的便是蝉联上海市社卫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第一的打浦桥街道社卫,为了实现辖区居民上班、上学、看病两不误,满足部分居民晚间“家门口”的就医需求,在去年11月推出了“夜间门诊”,一经开诊就受到了不少企事业白领的赞誉;最近,医院康复科又涌进了不少年轻人,大家都冲着这里的“减重门诊”而来,谁说刷着医保卡来运动减肥不能成为一种潮流呢?

去年3月,老西门街道社卫为解决上班族、学生以及工作日不方便就诊患者的就医难题,开设了“午间门诊”;12月又推出“周末门诊”,提供全科、中医科、针灸科、康复治疗、检验、补液、注射等服务项目。

在胡俊峰看来,医防融合是建立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基本路径,也是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医防融合,不光是关注医疗,还要把关口前移,要有系统的思维,‘全人照顾’的思维,有预防的概念,而科普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下一步,黄浦卫生系统将针对社区常见的161个病种,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切身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李蕾 TEL:(010)68476606】

标签:云门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