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广州多措并举增民生福祉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广州多措并举增民生福祉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 2024-01-19 14:32
  • 作者:佚名
  • 来源:大洋网

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速,图为去年正式启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新建家门口就业驿站175家,3.47万人次就地就近找到满意的工作;颐康中心(站)实现村居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8.72万个……过去一年,广州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并交出了十件高分“民生答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州还将拿出哪些“含金量”高、“含情量”深的实招硬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这个话题,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展开热议。

教育

“双减”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应有之义。“大家的观念变一点,生态更好一点,教育就能向前多进一步。”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许昌良认为,要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要把“双减”工作做好,“双减”的力度和效果还需进一步加强。

集团化办学是短时间内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均衡的有效抓手。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校长柯中明建议,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同时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推进师资配置均衡,促进校际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

教育高质量发展,师资是关键。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陈煦表示,应建立广州市行政区域间教师交流(支教)渠道,提升整体师资水平,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广教育集团董事长梁润佳认为,还应建立多层次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建设多元化类型的国际化学校,以满足不同家庭的教育需求。

“普通高中在基础教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家长普遍关注的普高学位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建议,按照“快速增量,稳步达标”的策略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位占比,推进广州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促进普职融通培养高素质人才

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够在不同赛道上逐梦闪闪发光的出彩人生。“职业教育大有作为,期待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张雅利建议,广州市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政策层面上更加密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大力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各方还需促进普职融通,变“被动分流”为“主动选择”,让孩子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能殊途同归,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正在加快建设的职教本科,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校长刘冠明建议,这类学校在招生时要多给予职校生机会。“升学和就业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谈到未来,刘冠明期待,在综合考虑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申请试点长学制、一体化培养,中高职加强沟通与衔接,并尽快明确长学制的学制安排。

“我认为,要统筹推进广州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广州市政协委员、爱莎国际教育集团董事王君文建议,结合广州职业教育国际化、高端化发展趋势,研究论证国际教育机构“反哺”职业教育发展相关制度机制,探索中高职教育开设国际班、设立海外工坊等,形成广州职业教育“梯形”配置布局。

家校社协同落细落实心理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落细落实?“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校长陈武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种体系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家长也要同步成长。”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表示,落实落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社合力而为,并特别提到家庭在其中的重要性。“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责任人,要学会呵护、爱护孩子,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这种空间不只是物理空间,还有心理的空间。”

谈及家校社协同育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张雅利感触良多。张雅利建议,政府要给予学校更大支持,学校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与家长主动做好沟通工作,形成共识、不断改进,同时家庭应更重视言传身教,多参加公益性的家长培训,以形成专业性的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是长期持续发展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段可以完成的任务,希望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合力营造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张雅利说。

让托育服务惠及每一个育儿家庭

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会长孙伟文表示,广州对托育服务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主要是以商业模式进行市场化探索,家长感到“入托难、入托贵”,托育机构“招不满、经营困难”这两种情况仍然同时存在,近年来一些托育机构停业也对家长消费信心造成一定影响。“今天看到‘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孙伟文表示,从家长角度来说,将能够得到可及性更高、性价比更优的普惠托育服务。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桂芬则表示,经调研,在公办、民营等多元参与共建的托育服务体系中,幼儿园托班因为价格优惠、服务保障、托幼衔接等特点深得家长青睐,是群众需求最集中、呼声最高的一种托育服务模式。因此,加大幼儿园开设托班力度,增加幼儿园托位供给,是顺应民生需求,完善广州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行政负责人丘毅清认为,在幼儿园开设托班非常有必要,她还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牵头制定托幼一体化的行业标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引导各方共同推动托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医疗

智慧医疗赋能多种模式医联体建设

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天河院区建成启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速。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多种模式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布局均衡。

“近年来,各医院正在探索深化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建设。”市政协委员、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林鲤洁说,“推动优势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我们的体会是要借助特色专科优势,同时进行精准结对宣传。”林鲤洁说,新的一年,新的举措也正在展开,比如2024年广州产业工人职业健康行系列活动已经顺利启动,这个活动将依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探索“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的综合健康服务模式,针对企业职工健康需求组织专科队伍,送医送药送检查,让“车轮上的门诊”真正开到企业、开到厂区、开到工地。

“智慧医疗的技术发展为多种模式医联体建设赋能,做到把技术下沉,让基层患者可以便捷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认为,通过数字医疗技术助力,可以帮助将优质医疗技术进一步下沉到基层中去,推动多种模式医联体的建设。他表示,广州推动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全球第八位,“七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其中一家是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州生物医药布局面向国际、医疗资源优势突出,这些成果将会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发展和医联体的建设。”

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应当规范化建设管理

家门口看名中医是广州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展望2024年,广州将计划新建60个三级名中医工作室、20个旗舰中医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市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文英表示,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医药工作者,也受到了极大鼓舞。尤其是在政策层面上,比如建设三级名中医工作室、旗舰中医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等,都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普及和发展,吸引更多资源向中医药倾斜。

对于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王文英建议,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应当持续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推进省市和社区医院在慢性病管理上的上下联动,促进紧密型城市医疗体的形成。另外,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上有优势,应予大力推广。

养老

建设失智老人友好型社区

一座城市对老人的友好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养老服务设施的覆盖率上。今年,广州将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列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广州市人大代表、国信信扬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泰松对此表示,广州已初步构建了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而完善健全的方向就在于“可持续性”和“服务质量”上。他认为,广州应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而在搭建认知障碍照护体系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到,要在2024年建设5个示范性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中心。广州市政协委员、颐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莉建议,在打造示范点的同时,“各区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全面开展老年人失智风险筛查,初步建立认知障碍症风险筛查数据库,将认知能力纳入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加大对认知障碍症照护等专业养老服务的支持,建设失智老人友好型社区。”

残健共融

让每个特殊孩子公平享有教育机会

2024年,特殊教育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办好特殊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享有接受教育、人生出彩的机会。那么,如何办好特殊教育?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雷建威此前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广州特殊教育立法的建议,他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广州残疾学生安置率已高达99%,接下来应尽快规划、启动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15年制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以义务教育为核心,向学前和高中两头延伸,并做好衔接支持。

连续多年为特殊教育建言献策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委会主任郑子殷则表示,“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最需要的是适应性支持,下一步,广州可以建立陪读助教行业体系,规范推动陪读助教职业专业化发展,并将陪读助教纳入公共服务,加强经费投入,联动社会多方力量搭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特殊教育支持供给格局,将陪读助教职业融入校园教育的大体系中,从陪读到逐渐不用陪读,一起见证特殊孩子的成长。”

就业

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社区空间

2024年,广州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这一年,这座城市将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让产业发展更有看头、实体经济更有奔头、人民生活更有盼头。关注农民就业的广州市政协委员张立耀表示:“希望今年广州以更大力度建立覆盖含低收入人口在内的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建立低收入农民就业白名单制度、灵活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激励计划、加大政府公益性岗位提供力度等方式,多渠道推动转移就业,为促进低收入农民群体持续增收蓄势加能。”

与此同时,更好的创业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广州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联网公司项目专家张云慨认为,广州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社区参与空间和服务,培养更多的社区服务机构、服务团队、创业伙伴,建议在社区服务中心等引入创业服务机制,出台社区创业服务的相关指导意见,选取部分商业氛围浓厚的社区作为试点,为社区服务中心等引入创业服务团队,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团队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社区也可采取设立创业顾问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李蕾 TEL:(010)68476606】

标签: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