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重磅】2015-2016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重磅】2015-2016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 2017-03-10 16:38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引文

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并要求在2020年实现人均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比重下降至28%及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模式等。《规划》中强调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并建立健全支付方式改革相关的管理规范、技术支撑和政策配套,制定符合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等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病历及病案首页的书写,全面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内涵、疾病分类编码、医疗服务操作编码的统一。

可见,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分级诊疗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推手。

在三十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医疗信息化从探索开拓到创新升级,已经迈入了成熟期。全国各地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可谓是“万里江山一片红”,结合各区域特点,都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模式。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预计到2018年,全省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本实现省平台与国家平台、市级平台、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支撑三医联动、分级诊疗、绩效考核、健康管理等服务,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到2020年,互联互通的全省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及关联产业多点多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应用更加丰富,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医疗服务智能化、行政管理精准化、健康服务个性化基本实现。

基于此,中国数字医疗网秉持专注、专业的态度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西部医疗信息化状况调查,收集了千余份医疗行业用户的问卷反馈,深挖西部医疗信息化工作建设情况,洞察2017年西部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对于西部医院信息化相关的各界,尤其是医院主管部门领导、医院管理者、信息化骨干、医疗IT企业,有所参考,有所裨益,为西部医院信息化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本报告中内容根据收集问卷的统计而成,但限于问卷涉及范围,难免仍有局限和不足之处,诚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数字医疗网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专注行业、深挖行业为医疗行业提供最新趋势和动态消息,为医疗行业管理者、医疗行业CIO、医疗行业网络运维人员等提供丰富的知识与资讯,为用户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和各种市场活动的广阔在线空间。)

正文

第一章 调查样本情况

1、样本情况

1.1 样本调查范围:中国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都市(直辖市)。

1.2 样本数量:本次调查回收1542份问卷。

1.3 有效样本:1328份。

1.4 样本有效率:86.1%。

1.5 样本情况分析:(如图表1)

图表1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所有,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2、样本统计

2.1 样本医院级别比例划分:(如图表2)

图表2

本报告样本数据64%来自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含三甲医院)。

2.2 样本医院卫生机构类别比例划分:(如图表3)

图表3

2.3 样本医院2016年度门诊总人次比例划分:(如图表4)

图表4

第二章 样本医院信息中心(科室)状况

1、信息中心(科室)基本情况:(如图表5)

图表5

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作用的不断凸显,医院对信息中心(科室)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从人力、物力、财力三方给予重点支持,信息中心(科室)的工作也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铺开,覆盖了医院每一个角落。作为医院中非临床科室,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幕前,为医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信息中心(科室)负责主要的工作内容:(如图表6)

图表6

医院信息中心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对医院经济和医疗质量以及职工绩效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显示,医院信息中心(科室)的工作主要针对医院网络运行与维护、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和远程医疗的应用实现。

第三章 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状况

1、医院每年有固定信息化预算比例:(如图表7)

图表7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宏观政策发生重要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化发展,中央政府加大了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完善制度规范、组织应用试点、开展测试评估和部署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图表7,我们能够得出西部地区有3/4的医疗机构每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固定预算投入。

2、2016年度西部医院信息化投入预算占年度总预算的比例:(如图表8)

图表8

根据问卷调查得出,有42%的西部医疗机构在2016年度信息化投入预算占医院当年总预算的0.1%-0.5%。

3、2016年度医院信息化投入预算整体比例(较2015年度而言):(如图表9)

图表9

图表9的统计数据表示出2016年度西部地区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投入相较2015年度而言总体是上升趋势。

第四章 信息规范化与标准化状况

1、关于制定全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情况:(如图表10)

图表10

在制定全面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调查中,有94%的医疗机构制定了相关规划,但是其中只有20%的医疗机构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可见,医院在有关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计划上有待加强和提升。

2、信息系统建设中已经采用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分布情况:(如图表11)

图表11

图表11表示,ICD-10/ICD-9、DICOM3和HL7是西部医疗机构使用较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下面,简单介绍ICD-10/ICD-9、DICOM3和HL7三种标准体系。

2.1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

2.1.1 ICD-9与ICD-10区别:

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ICD-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2.1.2 ICD-10发展历史:

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 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 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全球通用的 ICD-10。2010年WHO发布了最新的ICD-10更新版本。

2.1.3 ICD-10使用方法:

(1)首先要确定主导词,相当于在图书馆中检索时所用的主导词。

(2)确定主导词后,在字母索引中(第三卷)查找编码。

(3)把查到的编码在类目表中(第一卷)核对编码,看是否正确。

(4)对于肿瘤的编码操作,由于要求有两个编码,所以要再次操作。

2.2 DICOM3

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它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2.2.1 DICOM3 标准概况:

DICOM标准中涵盖了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几乎所有信息交换的协议;以开放互联的架构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了一套包含各种类型的医学诊断图像及其相关的分析、报告等信息的对象集;定义了用于信息传递、交换的服务类与命令集,以及消息的标准响应;详述了唯一标识各类信息对象的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网络环境(OSI或TCP/IP)的服务支持;结构化地定义了制造厂商的兼容性声明(Conformance Statement)。

DICOM标准的推出与实现,大大简化了医学影像信息交换的实现,推动了远程放射学系统、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与发展,并且由于DICOM的开放性与互联性,使得与其它医学应用系统(HIS、RIS等)的集成成为可能。

2.2.2 DICOM3 标准特点:

a)它对于一个网络环境是可用的。前几个版本只在点对点的环境中可用;对于在网络环境中的操作,需要一个网络接口单元(NIU)。DICOM版本3.0支持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标准的网络协议的操作,如OSI和TCP/IP。

b)它详细说明了声称与标准兼容的设备如何对命令做出应答和数据如何被交换。前面几个版本在传输数据上受到限制,但DICOM 3.0通过服务类别的概念,指定了命令和相关数据的语义。

c)它详述了兼容性的等级。前面的版本指定了兼容性等级的最小集合。DICOM3.0清楚地描述了一个实现者必须如何构造一个与所选的特殊选项兼容的声明。

d)它按照多部分的文档结构来组织。通过简化新特性的增加,这种结构使标准在迅速发展的环境中的演变更为容易。ISO指示--定义如何去构造多部分文档--已经加入到DICOM标准的构造中。

e)它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对象,并不只是针对图象和图形,还有研究、报告等。

f)它为唯一地识别任何信息对象指定了一个确定的技术。这促进了在网络上运作的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明确定义。

2.3 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

标准化的卫生信息传输协议,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HL7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它将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2.3.1 HL7 标准目标:

⑴ HL7标准应该支持各种技术环境下的数据交换,同时也应支持各种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以及支持各种通讯环境。

⑵ 同时支持单数据流和多数据流两种通讯方式。

⑶ 最大限度的兼容性,预留了供不同使用者 使用的特殊的表、编码定义、和消息段(如:HL7的Z-segments)。

⑷ 标准必须具有可扩展性,以支持新的要求,这包括协议本身的扩展及与现有系统和新 系统的兼容。

⑸ 标准应该是在充分参考现有的产品通讯协议基础上,被广泛接受的工业标准。

⑹ HL7的长期目标就是制定一种用于医疗机构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或协议。

2.3.2 HL7 特点:

完整性-对基本的医嘱,财务,检验信息都有了规范的描述,而且做得非常详细,如病人的饮食忌讳,宗教信仰等按照相应的ISO标准描述。

可实现性-选择OSI第七层做标准,保证其可实现性。

兼容和扩展性-包括对中药计量单位的支持。

安全性-由于HL7的开发和兼容性导致安全性很难保障,尽管支持数字签名,但主要还是要靠网络底层协议保证。

2.3.3 HL7 实现方法:

一、采用点对点通讯方法以实现不同系统的对接;

二、采用HL7服务器的方法实现,HL7 Server实际上是应用服务器,形成居于HL7接口的中心数据库,这样可以减少接口数量,提高系统可靠性。

3、医院信息系统中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体系情况:(如图表12)

图表12

4、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全院统一的病人主索引建设情况:(如图表13)

图表13

通过图表12和图表13可以看出,西部医院信息化在信息标准上仍存不足。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涉及专业广泛、内容繁杂、耗时长的大工程。需要从“五个方面”切入并实现:

第一,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重点;

第二,领导力和协调能力是标准制定的核心能力;

第三,鼓励和发展专业化的SDO组织成为研究、发展标准的主体;

第四,正确的技术指导路线;

第五,政府投资为主,市场融资为辅。

第五章 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1、目前医院的运营信息系统对医院解决哪些问题帮助最大:(如图表14)

图表14

2、目前医院在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有:(如图表15)

图表15

3、信息系统集成方面采用过的接口:(如图表16)

图表16

4、医院目前采用了哪些网络安全措施:(如图表17)

图表17

5、医院采用了哪些数据安全措施:(如图表18)

图表18

6、医院开展等级保护工作情况:(如图表19)

图表19

在面对医疗信息泄密事件频发的同时,国家对医疗信息化安全也越来越重视。2011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已列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信息化规范建设的重要考核依据与指标。同年12月份,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等级保护实施的意义:

1、等级保护是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

2、通过等级保护会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是对系统安全进行重新梳理的过程。

3、等级保护是对我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进行规范的过程。

4、等级保护是提高我们信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处理安全事件能力的过程。

第六章 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1、信息系统建设中哪些系统具有较高优先权:(如图表20)

图表20

根据调查,西部医院信息化在信息系统中建设的优先权排序为: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影像存储交换系统>计算机化医嘱录入>临床信息系统。

2、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如图表21)

图表21

随着医疗信息化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医疗机构基本上已经建设了适合本院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已成为保障医院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医院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医院各个部门,包括门急诊挂号、病房管理、医生站护士站管理、库房管理、检验科室等,所以各科室对医院管理系统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但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医院各科室带来快捷方便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也有它脆弱的一面。信息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将会导致整个医院陷于瘫痪。所以我们应该制订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确保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完整的应急预案应该包含:

1、灾难状况的定义;

2、确定应急响应负责及命令下达的相关领导小组;

3、确定无相关负责人情况下的自我应急状态开启时间;

4、应急状态下可允许的工作流程。

第七章 信息化建设瓶颈

目前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哪些问题是主要瓶颈?(如图表22)

图表22

调查显示,西部医院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阻碍体现在缺乏充分地信息化资金支持、企业缺乏提供满足需求产品和服务能力、缺乏战略性的信息化规划和缺乏医疗信息化标准等方面。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看出,西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既有“大三甲”医院持续扩展应用范围、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同时也有二级及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有项目上马、迅速铺开。在建设过程中,既有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也有管理支持、辅助决策系统的深入开发,同时,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齐头并进、互相联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方兴未艾。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虚拟化等新IT技术正在不断地向医院信息化深度渗透,在设计理念、网络架构、运营模式、管理方法、性价效益等方面不断酝酿创新的变革与突破。但在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需要信息化工作者们冷静分析当前情况,关注问题,检查效果,防止急功近利,炒作概念的浮躁之风。

总结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西部医院信息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更有效的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第二,扎扎实实解决医院信息化目前最需要、最实用、最可行的标准化问题;第三,高度重视西部医院信息化相关的企业发展、行业管理和产业培育;第四,积极推动和支持医疗新IT的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

西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一片大好,盛况空前,但任重道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西部医院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