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23 09:31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州日报
“聪明的病人”
主动参与疾病治疗
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卫生科学院院长Muir Gray在《The Resourceful Patient》提出了“聪明的病人”概念:21世纪开始,医生在医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和家长式的地位正在动摇,而病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来更多地参与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
澳大利亚人沈扬是上海一家移动医疗平台“看处方”的创办人。几年前,他父亲检测出胰腺癌,沈扬从一名医生变成了患者家属,跑遍一家家医院,他切身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他还发现要找到最新的、真实有效的、可执行的信息非常困难。
经过多方奔波,他们得到三个方案:方案一是保守治疗,生命仅能维持3~4个月;另一种是经过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在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帮助下,父亲的生命还可再延长1~2个月;第三种未经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则有希望让父亲康复。
沈扬和姐姐同为医生,他们从医学的视角最终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当时,沈扬的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不能手术,但经过第三种方案8个月的治疗后,父亲接受了手术。生命也延长了3年。
“我希望分享我的经验,帮助更多人。”沈扬说,看病时,老百姓一般聚焦在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这没有错。”他补充说,但患者可以了解更多,更加主动地参与治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与医生一同选择最佳方案。
于是,“看处方”平台就创立了,它帮助大家利用互联网以更好的方式解决医疗问题。近期,“看处方”顺利帮助国内一名先天性冠心病儿童找到国外专家,给予治疗建议。沈扬说,这就是平台的意义。
如今,“慢友帮”、“博医帮”和“广东慢病友等互联网患者互助平台”相继崛起,这些平台让患者不再孤独,结识病友,互相帮助。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刘明宇说,这些患者可叫做“智慧病人”。他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疾病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情况作出初步甚至更深一步的判断。这一方面有利于医患之间关于病情的沟通,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他们的判断跟病人的判断并不一致(有时候病人是对的),会引发怀疑甚至冲突。
共6页: 上一页 [1]2 [3][4][5][6]下一页 [查看全文] |